狼山腳下鄉味濃——南通美食記憶中的聚寶盆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4-08-18
記憶中的家鄉,那些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文 | 艾瑪
每逢佳節返鄉,最讓人難以忘懷的莫過于走訪親朋好友,攀登狼山之巔,漫步鄉間小道。跟隨童年的足跡,我發現家鄉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我的家鄉坐落在南通,實際上距離上海僅有兩小時的車程。然而現在,一個地方被稱為家,另一個則被稱作故鄉。去年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常常思考,關于故鄉,留在記憶中的那句潛臺詞究竟是什么?
是兒時欣賞過的風景,還是家鄉那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味道?
家鄉有一種特產——西亭脆餅,據傳這種脆餅起源于清光緒年間,產地位于南通通州市西亭鎮。以精白面粉、綿白糖、白油和脫皮白芝麻為主要原料,經過多重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在童年時期,那是我最鐘愛的早餐,我還會收集各種顏色的脆餅。盡管每種顏色的脆餅味道并無差異。我還喜歡將收藏的脆餅當作寶貝一樣贈送給我的同學。同學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東西?我便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我珍藏的寶藏早餐,品嘗過后自然便知其美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母親詢問我想不想再吃脆餅時,我只是微笑著不語。
因為我知道,脆餅已經成為了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就像印象中外婆過年烹制的黑菜粉絲,仿佛是一個聚寶盆般擺在我們面前。許多年后,盡管自己成家立業,過年的黑菜粉絲已被取代,但我還是會向自己的孩子講述那個年代關于味蕾的記憶。
南通地處長三角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河鮮、江鮮是其最大的特色,下屬的如東縣更是被譽為“全國海鮮之鄉”。來訪的游客在南通游玩時,通常會品嘗到味道鮮美的河豚魚。此外,還有鰣魚和刀魚等美食。
南通13萬公頃的灘涂上,盛產數百種淺水貝類,其中文蛤尤為豐富,占中國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古時候,南通文蛤曾被列為貢品獻于朝廷,乾隆皇帝更是揮毫為文蛤題寫“天下第一鮮”四個大字。
每個南通人都對文蛤情有獨鐘。在南通,人們常用文蛤爆炒、煨湯和鐵板文蛤。兒時的記憶中常有文蛤拌雞蛋的美味佳肴:滑嫩的雞蛋絲與鮮美的文蛤相得益彰:
文蛤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還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
除了海鮮,還有一道美食也堪稱人間美味:茨菰炒大蒜。在一次家庭聚餐中,我意外地發現這道寶物。茨菰又稱“慈姑”,味苦而回甘,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更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對咳嗽、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在茨菰炒大蒜的烹飪過程中,加入咸肉片會讓菜肴更加美味。將茨菰片與咸肉一起翻炒,充分吸收蒜香與肉香,苦味逐漸淡去,回甘愈發濃郁。
品嘗完美食后,我繼續回想起那些被我遺忘的菜單和菜譜。然而,一個人的回憶終究不及眾人智慧的碰撞。
不知您和您的家鄉菜有什么令人難忘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