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長江邊邂逅北舞渡牛肉胡辣湯:一碗穿越千年的中原美味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fā)布時間:2025-03-26
在長江之濱享受北舞渡胡辣湯的魅力
以往,我曾在河南省的鄭州、商丘和南陽品嘗過胡辣湯,但它們的味道與傳說中那種醇厚鮮美相去甚遠(yuǎn)。曾在網(wǎng)上看到美食博主分享北舞渡胡辣湯的視頻,讓我心生向往,打算專程前往漯河一探究竟。然而,意外的是,今晨武漢街頭的一碗北舞渡牛肉胡辣湯和水煎包,讓我提前邂逅了這道美味,不僅滿足了味蕾,也免去了我北上的舟車勞頓。

北舞渡古鎮(zhèn),古稱定陵,位于漯河市舞陽縣北部,緊鄰沙河南岸,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這個小鎮(zhèn)商業(yè)繁盛,山陜商人聚集,因其臨汝水(現(xiàn)為沙河),溝通南北水路,成為東西商品的轉(zhuǎn)運(yùn)中心,享有“北舞渡日進(jìn)斗金”、“小北京九門九關(guān)”和“填不滿的北舞渡”等美譽(yù)。昔日的北舞渡,是豫中地區(qū)不可或缺的商貿(mào)重鎮(zhèn)。
北舞渡胡辣湯以其獨(dú)特的風(fēng)味著稱,選用30多種草藥以及燉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多種香料熬制而成,湯色濃厚,胡椒的辣味尤為突出。據(jù)說,明代清官于謙在任時,有一次生日恰巧途經(jīng)鄭州,他選擇了一家名為“胡記”的小鋪品嘗了這道湯品,自此對其美妙滋味念念不忘。后來,于謙出巡山西后返回途中染病,一碗精心調(diào)制的“胡記”湯幫助他驅(qū)散風(fēng)寒,恢復(fù)健康。為感激店主,于謙贈送白銀十兩,并提議將此湯以“胡辣湯”命名。此后,“胡辣湯”的名字便流傳開來。然而,由于清朝時期對“胡”字的忌諱以及湯品的糊狀外觀,人們逐漸將其稱為“糊辣湯”。
美食的傳播往往與商賈活動緊密相連,如蘇州、揚(yáng)州和開封等地的佳肴。流動人口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通過口碑傳播將它們帶到各地。北舞渡胡辣湯也不例外。盡管異地美食可能會有所變化,失去原有的純粹,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道理,但今天我在武漢嘗到的這碗胡辣湯,無論是其鮮美的口感,還是店家自制的水煎包,都讓我深感滿意。盡管老板自稱是正宗的漯河人,制作的是地道的北舞渡胡辣湯,但我相信,無論是否為最純粹的味道,它們已足以代表這一美食的魅力。
(責(zé)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