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這些年嘗過的家鄉美食之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2-17
回顧這些年品嘗過的家鄉美食!
春節剛過,心中便涌起了對家的思念。無論春天、夏天、秋天還是冬天,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美味,讓人心生向往。幸運的是,在我目前居住的城市中也能尋覓到這些佳肴。無論是上山采摘還是下水撈捕,總能找到許多野生食材,比如下面提到的一些:
1. 小魚也被稱為麥穗,在蘇州很少有人食用這種小魚,幸好如此,不然價格會高漲。不過當有時間時,我也會親自去陽澄湖邊抓一些回來,帶上工具和魚餌,滿盆的收獲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光。去除內臟后的小魚,用熱鍋冷油煎至兩面金黃,并加入我自己制作的剁椒調味,如圖一所示。
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下酒佳肴就這樣出爐了![呲牙]
當然,在雨后的陽澄湖邊地皮菜遍地都是。盡管撿拾過程十分愉悅,但吃不吃其實無所謂?
在圖一中的第三幅圖片里,是我在回湖南時品嘗的家鄉粉,每次回去都必點一碗。這道粉(邵陽粉),在外城難以找到!還有松樹菌!上山采蘑菇是一種充滿樂趣的事情,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驚喜會在哪里出現。只有每年3月、6月和9月才能找到這種珍貴的菌類[大笑]

2. 蘇州春天也有野蔥,當地人都不吃,但每次見到我都非常興奮。新鮮嫩綠且香味濃郁!無論是炒雞蛋、包春卷還是包餃子,亦或是與臘肉或豬血丸子一起烹飪都非常美味。不知為何蘇州人不喜歡食用?這反倒讓我可以獨享這些美食[呲牙]
圖三中的第三張照片展示的是刀豆,其制作方法也非常簡單:新鮮的刀豆去掉背部筋絡,切成片曬干后放入壇子里密封半個月左右;然后在油鍋里爆香剁椒和豆豉,再與切好的刀豆一起烹飪。還有一道下飯菜是自制豆腐乳,具體做法如下:
選擇老豆腐作為原料是因為嫩豆腐水分過多且不易切塊,切成方塊后放入籃子里,并用稻草覆蓋或直接密封3到7天以促使白毛霉的生長,一定要注意必須為白色毛發,一旦變黑則說明已壞掉。發酵的最佳溫度通常在冬天的3至10攝氏度之間;當完成發酵過程之后,噴灑一層白酒并混合辣椒粉和鹽(比例為1:1),將豆腐乳浸入其中后再密封于壇中約半個月即可食用。
3. 圖四中的家鄉特產包括油豆腐及豆腐丸子,這些都是在臘月時節制作的。使用山茶籽油炸制而成的油豆腐,豬血丸子則是由豬肉、豆腐和豬血混合搗碎后制成橢圓形形狀,并經過煙熏處理以增添獨特風味,如同品嘗到臘肉一般美妙。你嘗過豬血丸子嗎?[呲牙]還有一種叫做魚腥草的食物也不可錯過,它并非茅草根而是具有獨特口感的植物,在貴州和四川地區很受歡迎。
4. 圖五則展示了紫蘇葉、山茶籽油以及自制楊梅酒與野生葡萄。紫蘇能夠為龍蝦或田螺去腥增香,并且具備止咳祛痰的功效;過年時食用的油豆腐則用的是自家榨制的山茶籽油。
5. 在圖六中可以看到魚腥草、臘肉炒筍片以及湖南腌菜。后者被稱為雪里蕻,在我們這里則是芥菜,新鮮采摘后曬干并密封一個月左右即可享用;同時確保壇口有水保持濕潤狀態防止咸菜變質。

6. 圖七則展現了剁椒炒鴨腸、小雞燉松樹菌以及熏鴨和豬血丸子等美味佳肴。
7. 最后一張圖中的食材,大家認識嗎?我先不揭曉答案,看看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么?
8. 圖九所展示的是從陽澄湖中捕撈的螺絲。歡迎來我家做客,我會帶你上山下水,天天享用美味佳肴[大笑][呲牙]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