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意:2025年新年羊肉餃子風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2-15
今年除夕,家里的傳統由湯圓變成了餃子。因為家中正好備有崇明羊肉,于是決定包羊肉餡的餃子。
記憶中第一次品嘗到餃子,是與外婆一同前往新城隍廟的洪長興餐廳享用羊肉餃子。那時我尚未上學,一口氣吃下了七兩半之多,引得周圍食客紛紛側目。外婆擔心我會撐著,不再添飯給我,但我卻堅持說還沒有吃飽,并因此哭鬧起來。“啪!”的一聲,手心受到了重重一擊,于是便感到飽了,含著眼淚,牽著外婆的手,乖乖地回家。
外婆居住在重慶北路馬樂里,是一間典型的石庫門房子。隔壁住的是梅蘭芳的琴師,樓下則是“正字輩”的一個京劇班子。大約是因為受到北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外婆偶爾也會給我們包餃子吃。不過她總是說:“我們自己包的餃子總不如北方人包得好看、好吃。”
當我初次認識太太時,便邀請她為外婆包一次餃子。太太堅持獨自完成和餡、揉面、搟皮及包餃子的過程,而外婆則在一旁悄悄地對母親贊嘆道:“你看那手法多好,面光、手光、盆光,每一只餃子都像元寶一樣。”餃子上桌后,咬一口便湯汁四溢,鮮香可口,皮兒也十分筋道。外婆不禁嘆服:“北方人包的餃子就是好吃,我們這里也沒辦法做到這么完美了。”

早些年太太總堅持自己搟皮兒,她認為買來的皮兒個大皮厚且沒有靈氣。她說:“小巧聚福,玲瓏納吉。”這種小而精致的餃子我一口可以吃兩個,曾經有一次一口氣吃了八十個,結果累壞了太太。自此以后,她包的餃子便變得更大了。
近些年來,由于工作繁忙,太太很少有機會自己動手包餃子,因此我會去超市買現成的皮子。不過太太也不再堅持一定要自己搟皮,但她總說:“買的皮兒硬,不易抻開和打進餡兒,也沒有筋道。”
今天,她告訴我:“過年了,一定得親自搟皮才好。”我立刻自告奮勇地開始和面、拌餡。羊肉剁碎后加入姜末、花椒水、料酒及生抽調味,并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請太太披上圍裙,拿起面杖,在案板前開始了揉面、揪劑子、搟皮及包餃子的過程。只見她一抻一捏之間,一只只餃子便成型了。
煮熟的餃子色澤潤澤如玉。咬一口,鮮美多汁,肉質濃郁而不膩,正如人們常說:“蔥香裹羊鮮,神仙也解饞。”忽然想起了那年在洪長興餐廳享用羊肉餃子的情景,卻已記不清那時的味道了,只記得吃下的七兩半和那一巴掌。
如今,洪長興早已搬離原址,在云南路和南京路開設了分店。而當年的馬樂里石庫門房子也已經變成了綠地與茂密的樹林。
“這盤我只放十只餃子給你吃。”太太問道,“你十七只夠了嗎?”
“吃得不多,現在的胃口不如以前了。”我笑道,忽然心中一動,夾起了三個餃子遞給太太:“1314,真是個巧數呢。”
“還真是挺巧合的。”太太也笑了。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