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窯嬰戲紋花口碗珍品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fā)布時間:2024-11-12
耀州窯嬰戲紋花口碗
“千年遺址幸欣逢,十里窯坊舉夜明。黃堡陳爐星月逝,華光青釉熠輝生。”這是詠題在耀州窯博物館的詩句。耀州瓷最早的中心窯是在今天的銅川王益區(qū)黃堡鎮(zhèn),唐宋時代屬耀州治,故名耀州窯。范圍包括以東陳爐地區(qū)的立地坡、上店、陳爐等,綿延百里。古人有“十里窯場”之譽,可以想象當年成百上千窯工在此燒窯的驚心動魄場面。
耀州窯在宋時北方的青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堪稱翹楚。于神宗元豐(1078-1085)至徽宗崇寧(1102-1106)的三十來年間,曾為朝廷燒制貢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灑脫活潑的風格對當時各地窯場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得到廣泛推廣,由此形成了一個自北而南的范圍廣闊的耀州窯系。耀州窯系以黃堡鎮(zhèn)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guān)窯、廣東西村窯、廣西永福窯、內(nèi)鄉(xiāng)大窯店窯等多個窯場。各窯制品均與銅川窯相似,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別,胎質(zhì)與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南有龍泉瓷、北有耀州瓷”由來已久。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因產(chǎn)地在宋代轄于耀州,故名耀州瓷,或名耀瓷,屬六大窯系。
耀州瓷成品均帶有豪放粗獷、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特點。其實撇開造型、花紋、圖案,僅僅顏色,耀州窯就提升和明亮了它的時代:瑩瑩的綠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不溫不火、不遮不躁,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濃烈的顏色,遠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耀州窯唐代開始燒陶瓷,經(jīng)五代、宋、金、元幾朝。唐代早期時主要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五代時大量燒制黑釉器,亦有少量精美的白胎青釉瓷器,也就是目前備受矚目的“準柴窯器”。耀州窯作為我國古代六大名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其典型的裝飾手法青瓷刻花工藝在北宋晚期達到鼎盛,更是被譽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此件耀州窯刻花嬰戲紋花口碗,宋代風格,此碗胎薄質(zhì)堅,滿施青釉,釉色青綠略閃黃,釉質(zhì)失透,有乳濁感,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瑩潤自然。藏品釉面呈現(xiàn)細微開片,而且開片縫間有千百年形成的鉛釉析出的銀白色晶體。刻花嬰戲紋裝飾,結(jié)構(gòu)嚴謹豐滿,線條自由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豐滿,粗放健美,生動自然,工藝精湛。該藏品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是青瓷中之精品!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