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鉆石奧秘:基本知識全解讀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7|發布時間:2024-07-17
一、鉆石的形成與地質狀態
鉆石是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巖漿環境中形成的,通過火山噴發將其帶到地表。若無火山活動,則它們可能永遠埋藏在地下而不為人所知。
鉆石的地質狀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金伯利巖型、鉀鎂煌斑巖型和砂礦型。
金伯利巖,又稱角爍云母橄欖巖,屬于基性巖石。它形成于火山噴發通道中,在高壓條件下形成的簡狀侵入體,巖石呈淺藍色,因此破碎的巖石通常被稱為“藍地”,在風化作用下變為黃色則稱為“黃地”。世界上大多數原生鉆石礦床都屬于金伯利巖類。目前全球已發現約5000個金伯利巖體,其中僅1000多個為巖管類型,經濟上具有價值的只有大約5%至10%,通常認為在5到7萬個大氣壓、1200至1800攝氏度自然條件下,在地殼深部約70公里以下形成的。巨大的壓力促使巖漿攜帶金剛石穿過其他巖石層,并在接近地表時形成簡狀的巖管。
鉀鎂煌斑巖型,含鉆石的鉀鎂煌斑巖被稱作超鉀金云火山巖,這是一種新的鉆石產出類型,首次發現于1979年澳大利亞的金伯利地區。砂礦是世界上鉆石的主要來源之一。全球砂礦中的鉆石儲量約為8.5億克拉,占世界總鉆石量的40%,但產量卻占據了60%。外生礦不僅開采便利且成本較低,同時為尋找原生礦提供了線索。
二、鉆石的基本特性和產地
鉆石的基本成分是碳,屬于等軸晶系,碳原子在空間中的有序排列形成了鉆石原石的有規律的晶形特征。常見的晶形包括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這兩種形狀的聚形。
鉆石原始典型的八面體晶型
上圖展示的是鉆石原石常見且典型的八面體晶形。在這里,我可以提醒一下許多網友,在直接私信詢問我是否為鉆石時,我會根據其晶形和光澤進行判斷;如果晶形不是八面體或光澤不符,則有很大可能是非鉆石原石。因此,對于尋求鉆石鑒定的知友們來說,了解并識別鉆石的晶形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鉆石產地包括南非、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巴西和中國等國家,其中南非是主要產地之一。很多人熟知南非產鉆石,因此有時購買時會詢問鉆石是否來自南非,例如:“這顆鉆石是南非產的嗎?如果不是,我不要。”然而,在GIA(寶石學協會)的標準4C分級體系中,所有產地的鉆石都是平等對待的;考慮產地意義不大。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