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陜菜大師潘建勝:從鄉村少年到烹飪界璀璨明星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8-27
在陜西美食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世界中,有一位低調卻光芒四溢的大師——潘建勝,他在這片廣闊的歷史畫卷上留下了令人驚嘆的篇章。
1956年,潘建勝在西安北郊的大明宮鄉孕育而生。那片土地的質樸和深厚仿佛在他生命之初就播下了對美食執著追求的種子。1977年,20歲的潘建勝迎來了他人生的關鍵轉折點,他加入了西安市飲食公司。經過短暫卻緊湊的學習培訓,雖然初入烹飪領域,但在導師的引導下,他刻苦鉆研灌湯包子和臊子面的制作工藝,為他的未來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9月,西安飯莊盛大開業,潘建勝有幸被調至這家行業翹楚,這成為他廚藝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憑借堅韌的職業精神和不懈的追求,他日復一日地刻苦學習,在刀工、烹飪技藝以及面點裝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1986年,陜西省青年廚師烹飪技術大賽拉開帷幕,潘建勝在《西安三名》一書中嶄露頭角后,在激烈的比賽中憑借精湛的技術榮獲第二名。這一榮譽不僅為他個人帶來了光彩,也贏得了市政府的嘉獎,被授予提升一級工資的獎勵。
1993年,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消費者的需求,西安飯莊適時推出了陜西特色小吃宴、長安八景宴等獨特的陜菜宴會。在王子輝、王明德等餐飲文化巨擘的指導與協助下,身為西安飯莊技術開發部經理的潘建勝,通過巧妙的菜品組合和多樣化的宴席編排,提升了小吃宴品種的豐富度,為陜菜文化的弘揚做出了重要貢獻,并極大地擴展了消費者的菜單選擇。同時,他們對長安八景宴的部分菜肴進行了創新性的食材搭配,如將“灞柳風雪”中的雞茸替換為魚翅,“華岳仙掌”的鵝掌改用駝蹄或牛蹄,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個性化需求。
作為西安飯莊技術團隊的靈魂人物,潘建勝在制定菜品標準、研發新菜品、質量控制和廚師培訓等繁重工作中,還勇于借鑒傳統陜菜“酸辣肚絲湯”的烹飪手法,創新出了深受食客好評的陜菜新品——秦味魚翅。他從杭州的一款甜味清淡的“上湯牛百葉”中汲取靈感,巧妙地融入了陜菜獨特的烹飪技法,創作出深受歡迎的改良版牛百葉菜品。為了將粵菜精華與陜菜結合,他還迅速研發出了具有特色的美食,多次為德發長酒店在國家級美食節活動中贏得榮譽。
2004年,潘建勝被調任至德發長酒店,擔任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同年他設計并推出“長安開元風情宴”,在第五屆全國烹飪大賽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眾多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中央電視臺為此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國烹飪協會領導也對這一盛宴給予了極高的贊譽。
在潘建勝的細心指導下,在著名飲食文化學者王子輝先生的關懷與支持下,他們推出了新穎的“唐韻餃子宴”和“二十四節氣餃子”,為傳統美食注入了新鮮活力。這些年來,潘大師作為德發長酒店代表多次參加全國乃至國際的美食節活動,屢次贏得金牌銀牌,為公司贏得了榮譽。
1992年至今,潘建勝在各種媒體上發表了十多篇專業論文和烹飪心得,如《刀工在菜肴制作中的重要性》和《花色彩拼技術之我見》,為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寶貴的知識。他的一生致力于對陜菜的熱愛與堅守,作為中國菜系領軍人物編委會陜西卷顧問,他在國內外舞臺上推廣陜菜,用智慧與力量推動陜菜的繁榮發展。
潘建勝的故事鼓舞著無數餐飲人,他不僅是一位烹飪大師,更是一個傳承和發揚美食文化的精神領袖。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