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食叔走紅到張掖方言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3-25
自“鄉村食叔”在抖音等社交平臺發布美食視頻以來,其作品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鄉村食叔”的賬號已經發布了483條短視頻,贏得了2268.2萬的點贊量和524.6萬粉絲的支持,單個視頻最高獲得了5至6萬次的點贊數以及數十萬到百萬級不等的播放次數,深受大眾的喜愛與支持。據業內專家估計,“鄉村食叔”的年收入范圍在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在全民自媒體時代中,他無疑是成功的典范,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網紅,并且也是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了巨大收益的成功案例。
然而,即便是以樸實無華和低調著稱的“鄉村食叔”,也時常面臨網友們的調侃與批評。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他在視頻中的普通話發音問題。每當在烹飪過程中提到添加調料時,“鄉村食叔”都會提及要“放羊”,這讓許多觀眾感到困惑,并產生了一些有趣的討論,比如:“他真的沒有放羊嗎?”、“為什么他會說‘放羊’而不是‘放鹽’呢?”等等。
作為張掖本地人,觀看這些視頻的人們很清楚,“鄉村食叔”雖然在努力使用普通話,但他的發音仍然帶有明顯的家鄉口音。盡管如此,考慮到“鄉村食叔”的年齡和生活環境,他能夠嘗試用標準的漢語來溝通已經是一種進步了。然而,方言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改變起來并非易事。

張掖地方話屬于蘭銀官話語系的一個分支,在發音上有著獨特的特點,比如韻母前后鼻音不分的問題。因此,“鄉村食叔”在試圖表達“放鹽”的時候,可能會不自覺地說成“放羊”,這是因為他的家鄉方言中“an”和“ang”、“in”和“ing”等音素的區分并不明顯。
除此之外,張掖方言中還存在一些聲母混用的現象。例如,“f”和“sh”的混淆發音,“q”和“k”的誤讀,以及“r”與“w”的替換使用。這樣的語言習慣使得初學者在學習普通話時倍感困擾。所以當“鄉村食叔”把“放鹽”說成“放羊”,這并不是故意為之,而是方言影響所致。

地方方言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域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盡管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教育,在此背景下討論方言問題,并沒有好壞之分。本文旨在引發大家對于家鄉語言文化的關注和思考,各位讀者是否也有類似的有趣經歷呢?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