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涼解夏熱,舌尖傳來的甘甜味道——定邊涼粉".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8-19
陜西:美味佳肴——定邊涼粉
定邊涼粉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菜品,其制作工藝雖然看似簡單,但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首先,選用優質的蕎麥糝子是制作涼粉的關鍵,對于蕎麥糝子的選擇,以及火候的掌控也要恰到好處。這樣做出的涼粉才能滑嫩可口,口感極佳。
新打下來的蕎麥需要經過脫皮這一道工序,將蕎麥黑色的皮兒去除,留下淡綠色的果實,確保蕎麥糝子的新鮮度和純凈度。然后,將蕎麥糝子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份蕎麥糝子要加七八份清水才行。將蕎麥糝子裝在紗網放入容器,一只手捏緊、壓實紗網的開口處,另一只手不停揉搓,將白色的、黏稠的蕎麥糝子糊糊倒入其他容器中,然后在先前的盆中倒入清水,就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換水揉搓,直到蕎麥糝子再也揉搓不下白色的糊糊為止,將所有的糊糊攪拌均勻,分好幾次倒入鍋中。
涼粉必須冷鍋起火,用中小火慢慢加熱。隨著溫度逐漸上升,蕎麥糝子糊漸漸由稀變稠,顏色也由最初的亮白色轉變為烏青色,黏稠度逐漸增加,攪拌會變得十分費力。在加熱過程中,需要不停地繞著鍋底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反反復復、順著一個方向不斷攪拌。一旦發現蕎麥糝子糊開始冒泡了,就需要用搟面杖順著一個方向迅速攪拌,一刻也不能停,此刻,切記搟面杖絕不能離手,為的就是防止蕎麥糝子糊糊在鍋底燒焦。當鍋中的蕎麥糝子糊變得透明且開始冒泡并發出“撲哧”“撲哧”的聲音,攪拌時也沒有方才那么費力了,即可關火。迅速將煮好的蕎麥糝子糊舀在事先準備好的托盤或臉盆中,等待其冷卻、凝固。
大約經過兩三個小時后,蕎麥糝子糊冷卻、脫模后變成了大小不一的涼粉托了。為了快速切涼粉定邊人民創作出了涼粉撓撓,或涼粉拉拉。其實就是在鐵皮上拉開或寬或窄的口子,想吃寬一點的涼粉,就用寬撓撓,想吃細一點的涼粉,就用窄撓撓去撓。右手用涼粉撓撓在涼粉砣子上一撓、一拉,左手一抓就是一小碗,既方便又快捷。
定邊涼粉的調料也是其風味的關鍵之一。一般來說,定邊涼粉的調料包括醬油、醋、辣椒油、蒜水、芝麻醬等。最關鍵的靈魂便是熗油,油是定邊人自己生產的胡麻油,純正、鮮香。當油溫上升至八十度左右時,放上一小撮定邊獨有的天然調料——高菊花,伴隨著“滋啦”一聲,一股噴香直沖鼻子。涼粉上的各種配菜,如青菜、蒜頭、辣椒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們的色彩鮮艷,味道豐富,使得涼粉更加美味可口。
定邊涼粉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表達。它不僅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更承載著定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承載著定邊人民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也展現了定邊地區豐富的飲食文化和民俗風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