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泰順:北澗古橋的風貌與歷史——泗溪鎮下的康熙年間橋梁巡禮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4-09
坐落于泰順泗溪鎮下橋村的北澗橋,橫跨在悠悠北溪之上。這座古橋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后于嘉慶八年(1803年)重建,道光廿九年(1849年)再次修繕。全長51.7米、寬5.37米的北澗橋,距水面約11米,凈跨度達到29米。佇立在溪灘之上,仰望這座古橋,斑駁的深棗紅色橋身映入眼簾,而橋正中的重檐歇山頂閣樓屋頂則以一種奮力向上的姿態形成大幅度的凹面,宛如大鵬展翅高飛。閣樓屋脊上塑有兩尊相對而立的青龍,其渾雄蒼健之態,盡顯陽剛之美,仿佛隨時準備騰空而起。在眾多廊橋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心目中,北澗橋無疑是古木拱廊橋中的佼佼者。
在北澗橋東側,兩棵古老的樹木巍然屹立,一棵為大樟樹,另一棵為烏柏樹,兩者均已逾千年之齡。長長的枝丫如巨傘般伸展開來,濃密的綠蔭覆蓋了橋身的一部分。古橋之下的大樹前,東、南、北三溪在此交匯,形成了一片寬闊的水面。清澈的溪水波光粼粼,水草隨波輕舞,魚兒在水中嬉戲穿梭,好一幅動人的自然畫卷。
不同于其他許多古跡的寂靜與幽深,北澗橋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市井風味。橋頭連接著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曾經的商鋪琳瑯滿目,經營著南貨、土布、洋布、中藥材、食品和茶葉等商品。如今,這里依舊是店鋪林立,而廊橋上也是地攤云集,小販們熱情地叫賣著各種土特產、玩具、小吃、香燭和供品,甚至還有雅致的咖啡館與茶館。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仿佛我們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圖》中那座橫跨汴河的壯觀木質拱橋之上,耳畔回響著古時的討價聲、問候聲、交流聲,讓人恍若隔世。

再次踏訪北澗橋,距離上次已是2013年清明時節的記憶。那時的橋頭廊屋內有一間廊橋文化展覽廳,由當地退休教師、廊橋研究者周萬鞏老先生親自講解。當時已屆84歲高齡的他,仍滿懷自豪與熱情地在這處自費創辦的展廳中義務向八方游客介紹泰順各種廊橋的歷史、結構與工藝。時光荏苒,如今展覽廳已不復存在,而若周老先生健在,想必已是95歲的高齡了。

北澗橋不僅僅是一座古老的橋梁,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是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縮影,更是無數旅人心靈歸宿的象征。在這里,古樸的建筑與熱鬧的氛圍相得益彰,讓人不禁沉醉于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上,流連忘返。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