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鍋:濰坊名吃的變遷史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3-26
濰坊的傳統美食“朝天鍋”有著悠久的歷史。70年代中期,我經常在濰坊跑車時品嘗到這種美味的地方小吃。那時候,“朝天鍋”是用一口大鐵鍋煮豬下水,包括心、肝、腸、肺和豬頭肉等各式內臟。
當時的“朝天鍋”只需兩毛錢就能買到一份切好的豬下水肉(大約二三兩),再配上一碗熱湯。顧客可以買薄餅卷著吃,也可以自帶干糧泡著食用,還可以無限量享用香菜、蔥花和辣椒油等調料。
70年代末,“朝天鍋”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進,增加了更多種類的配料選擇,比如醬肉、驢肉、土豆絲和熟雞蛋。此外,衛生條件和服務環境也有了顯著提升,使得“朝天鍋”越來越受歡迎。

1997年,中國烹飪協會將“朝天鍋”評為中華名小吃之后,其價格開始逐步上漲。到了2002年,“朝天鍋”的價格已經漲到5元至7元一份卷餅,而我一頓通常需要花費約20元左右。
近年來,“朝天鍋”更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保護,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被評為濰坊市的代表名吃。然而,這種榮譽也帶來了價格飛漲的問題:如今豬下水卷餅的價格已經高達16元一個,而醬肉卷餅則要20元。

“朝天鍋”雖然已經成為了高端美食的象征,但許多人仍然懷念過去那種用大鐵鍋煮制的傳統做法。這種簡單而樸實的味道,或許正是它成為濰坊名吃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