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做藕粉圓子(做了一輩子圓子的老師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3-26
一輩子專注圓子制作的資深師傅
隨著新年腳步的臨近,武漢街頭巷尾時不時響起的鞭炮聲宣告著打年貨季節的到來。眾多打年貨的地方中,漢陽升官渡的老字號華珍酒樓成了不少人的首選。
這家老字號餐廳創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名字取自創辦人李文珍與袁德華夫婦的名字各一字而成。“華珍”二字不僅寓意美好,聽起來也朗朗上口、簡潔大方。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袁師傅向我們講述了華珍酒樓創立的背景。隨著國家改革深入,地方國企面臨著大規模下崗潮,許多失業者開始尋求自主創業的機會。當時在漢口某國企食堂工作的袁師傅不愿無所事事,決定發揮自己的廚藝技能開設餐館,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華珍酒樓。
回顧那個年代誕生的品牌如駿駿牛肉粉、藍精靈餃子館、鐵棚子熱干面以及老田記熱干面等,它們無一不是在改革浪潮中應運而生的產物。這些品牌的歷史雖談不上悠久,但卻是人們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重要見證。
最初開業時,華珍酒樓以雞子火鍋、財魚燜藕和三鮮鍋為招牌菜。如今,則以提供各式年貨為主打產品,包括肉圓、酥魚和鹵味等。今年他們還推出了大量新的臘味系列商品,如臘肉、香腸、臘豚、青魚、大白刁及臘蹄。

袁師傅回憶起自己初次制作圓子的經歷時說:“那時候都是用手中的刀在砧板上剁碎食材,然后把切好的材料放進木盆中進行調制,并不像現在使用塑料或不銹鋼容器。”

去年我們看到袁師傅仍在廚房忙碌地處理大草魚。每條魚都經過他的嚴格挑選,他僅憑手觸便能判斷魚的新鮮程度。今年,盡管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的他還親自為我們示范了手工肉圓、魚圓和酥魚的制作方法。多年風雨洗禮后,袁師傅與食材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
當我們問及袁師傅為何到了這個年紀仍然堅持工作時,他笑著揮揮手說:“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做點事。”
我們進一步追問是否打算一直干下去,他說:“希望能把這份技藝傳承給下一代。現在交給年輕人來負責日常運營了,他們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做出合理的調整。而我呢,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重要的事情就讓他們來做決定吧。”

一生專注于一件事,并將其做到極致,這就是袁師傅作為一名料理人所展現的魅力。(舒懷)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