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道小吃“缽缽雞”,正確讀音與做法詳解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3-25
在四川方言中,“缽缽”是指一種瓦罐或陶制的容器,而并非“盆盆”,因此正確讀法應為“缽缽雞”。這道小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烹飪方式。
為什么稱作“缽缽雞”?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這種食物最初是將雞肉放在特制的小型陶器中烹煮至熟透,再以各種調料腌漬入味,從而得名。
最早的缽缽雞出現在成都的街頭巷尾。起初的做法是在一個大盆里煮好各式各樣的食材,如蔬菜、肉類和海鮮等,并用竹簽串起。食客們隨后會將這些食材舀進碗中,加入各種調料攪拌均勻后食用,最后撒上芝麻和香菜即可。
現在市面上的缽缽雞已經不需要顧客自己挑選菜品了,而是預先準備好的小桶裝著各種穿好竹簽的食材供顧客選擇。常見的肉類包括毛肚、鴨腸、雞肉(如雞心、雞肝、雞胗)、雞翅和雞腿等;海鮮類則有鴨舌、鴨掌等;此外還有冬瓜、豆腐、海帶等多種蔬菜。
選好菜品后,將其與調料混合放入大碗中浸泡大約20分鐘。食用時先將食材與調料攪拌均勻,然后分裝到小碗里,再加入一些額外的調料即可享用。
這道小吃的味道非常棒,麻辣爽口且香氣撲鼻,價格也相當親民,因此深受大眾喜愛。
對于喜歡缽缽雞的人來說,在家自制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所需材料包括雞肉、毛肚、鴨腸等各類食材以及相應的調料。
制作步驟如下:
將雞肉清洗干凈并切成薄片,用鹽、雞精、料酒和淀粉腌制20分鐘;
將毛肚洗凈切塊后同樣處理;
鴨腸也需經過相同步驟的準備。
土豆去皮切片,蓮藕、萵筍等蔬菜也同樣需要清洗干凈并切成薄片,然后用鹽、雞精、料酒和淀粉腌制20分鐘;
平菇與香菇也要切塊處理。
金針菇去根后也需同樣準備。
豆芽洗凈,油麥菜切成段并用調料腌制20分鐘。
將煮熟的鵪鶉蛋剝殼備用;
剁碎麻辣火鍋底料,并在另一個碗中混合藤椒油、芝麻、香菜、生抽、醋、糖等制成調味汁。
然后用竹簽串好所有食材,放入大碗與調料一起浸泡20分鐘即可食用;
食用時只需將食物和調料攪拌均勻后分裝到小碗里享用。
幾點注意事項: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麻辣火鍋底料的辣度。
可根據喜好調節各種調味品的比例。
食材種類可以依據個人偏好進行選擇。
提前腌制肉類和蔬菜能讓口感更佳。
自己動手制作的缽缽雞同樣美味,麻辣爽口且香氣四溢。不妨嘗試一下,在家也能享受到地道的四川美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