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烏石庵與石馬寺的歷史印記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2-21
烏石庵石馬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32年至1560年),位于縣城南郊天馬山的石粉嶺關口處。這座廟宇坐北朝南,背后是連綿不絕的山脈,前面臨著潺潺流水,面對遠處的筆架峰,四周環繞著茂密的樹林和草地,將山水之美盡收眼底。
寺內左側設有光祿大夫廟與二層觀音亭,右側則有圣母與五谷真仙廟。庵旁還建有一室,室內壁上有名士沈鴻儒題字,室前立有一塊狀若頷首的頑石,仿佛在聽經點頭,彰顯佛法無邊。
寺外尚存數棵古樹,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仍枝繁葉茂。寺廟旁有一道光年間所刻的石碑,上面刻有明代名士倪南洛的手跡“潛移默運德著古今”,筆力雄健,乃出自明代知縣胡景華之手。
寺內原有滿堂神像,以定光佛為首,按照順序排列,或微笑和善,或莊重肅穆,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置身于斯庵中,能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清明;仰望眾神,更能體會超凡脫俗、寵辱不驚的感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寺不在大,有神則靈。烏石庵庇護著這片土地和人民,四百多年來香火不斷。在八十年代,隨著盛世的到來,各種廢墟得到修復,萬物復蘇。1984年春,在鄉賢的倡議下,眾人集資重建了烏石庵,并于九十年代建成公王廟與三層結構的觀音閣。

會議室、宿舍等設施也一應俱全。二0六年的一場暴雨導致山體滑坡,再次毀壞烏石庵。但塞翁失馬,二00七年五月,眾鄉親再度集資重建,并于二00八年三月竣工。新庵更加富麗堂皇。
自九十年代開始,烏石庵廟會恢復并賦予時代新意,命名為“石粉烏石庵民俗文化節”。每年夏季,鄰近的人們紛紛前來,張燈結彩,迎請眾神,并游覽石粉嶺的風景。各善男信女齊聚一堂,頂禮膜拜。

全村都沉浸在喜慶之中。此活動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倡導了精神文明,也凝聚了民心民力,構建和諧社會。無論身處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都應心系故鄉,愛國愛鄉,振興家鄉,繁榮華夏。這不僅是記錄中的愿望,也是眾神的期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