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兒時味道:攸縣豬耳朵,喚起你的味蕾回憶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2-12
## 株洲最新資訊# “騎摩之旅”:在攸縣,有一種令人回味的傳統美食——“豬耳朵”,你是否還記得它?
提及“小花片”這一道小吃,湖南人無人不知。然而,這種特色小吃在攸縣的農村地區卻有一個親切的別稱——“豬耳朵”。在三四十年前的攸縣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春節期間手工制作它來款待客人。

確實,小花片是湖南的傳統糕點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因其形狀類似于動物的耳朵,攸縣的居民習慣性地稱之為“豬耳朵”。在小吃攤前,攤主表示,小花片是他們一年中難得品嘗的美味佳肴。

據攤主介紹:在攸縣,老一輩人幾乎都會制作這種小吃。在解放以前,農村里的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期間制作它來招待親朋好友。這確實是真正的傳統土特產,是前輩們傳承下來的。
攤主還提到:手工制作小花片選用最純正的糯米、紅薯和白砂糖作為原料,經過和料、壓皮、碾條、切片、油炸、曬干等數十道工序,整個過程至少需要花費幾天時間。
制作“豬耳朵”的第一步是挑選優質的糯米、紅薯和白糖。選好材料后,將紅薯煮熟并加入粉中揉勻,放入白糖揉成條狀,然后進行蒸制。將糯米條放入蒸籠中,30分鐘后取出,待其冷卻,接下來便是制作小花片過程中最苦最累的環節——切片。
熟練而快速的刀法可以切出薄而均勻的小花片,這要求刀工高超,對厚度的把握也要精準。切好后,將小花片放在陽光下曬干。
然后,將曬干的小花片放入油溫在160-170度左右的鍋中進行油炸。不久,香脆可口的“豬耳朵”就制作完成了。
當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機械化生產的普及,攸縣現在純手工制作的小吃越來越少見。“豬耳朵”雖然看似簡單,但制作起來卻并不容易。一套工序下來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而且每道程序都非常復雜、耗時較長。每一片“豬耳朵”都蘊含著攸縣老一輩人的心血,也是年輕人們珍貴的美好回憶!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