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家日料店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顧客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1-24
近日,上海市一家日料餐廳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顧客在用餐后出現了嘔吐和腹瀉的癥狀。據張女士透露,在8月27日那天,她與家人花費約3000元人民幣享用了一系列日本料理,包括生魚片和刺身等食品。然而,餐后不久他們便感到身體不適,并被確診為急性腸胃炎。其中一名顧客病情嚴重,不得不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張女士進一步透露,在同一天內,大約有二三十名顧客在同一餐廳遭遇了類似的健康問題。這引發了公眾對于食物中毒原因的廣泛猜測和討論:是由于食用了進口自日本的海鮮嗎?
據該日料店經理表示,雖然餐館主打的是日本料理,但實際上所使用的水產品并非全部來自日本。例如,三文魚產自挪威,鰲蝦則來源于新西蘭,金槍魚則是從挪威和新西蘭進口。一位食品安全專家解釋說,食物中毒并不一定與核輻射有關,很可能是因為保存不當或食材不新鮮導致的細菌繁殖所致。
目前,該日料店已經暫停營業進行整頓,并接受市場監督部門的進一步檢查。張女士還提到,在今年1月至7月期間,我國從日本進口海鮮中占比最大的是凍扇貝,金額超過11億元人民幣,占全國進口總量的98%;其次是海參,進口額為1.69億元人民幣,占全國進口量的26%;第三大類別則是金槍魚,其市場份額達到88%。此外,還有其他種類如冷鮮魚類和螃蟹等。
如果中國全面禁止從日本進口海鮮,這些產品可能會流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例如,在今年8月3日——即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的同一天,歐盟、挪威以及冰島紛紛解除了針對福島及其他地區海產品的進口禁令。
這引發了人們對于未來是否會有來自歐洲國家的品牌標簽下的日本海鮮混入中國市場的擔憂。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進口海鮮時應格外小心,特別是沒有明確產地證明的產品如凍扇貝、帝王蟹、松葉蟹、金槍魚、鮑魚、鯛魚和海膽等。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