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馬俊才揭秘戰國韓國王陵的驚人發現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2-12
馬俊才因南水北調工程帶領團隊搶救性發掘了河南省新鄭市胡莊墓地。這項發現入選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挖掘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兩座帶封土的“中”字形大墓。其中1號墓幾乎被洗劫一空,被稱為“衛生墓”。而2號墓雖遭盜擾但殘留文物較多,出土了數十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如刻有“王后”、“太后”的器物以及標記官署名稱和紀年的銅戈等,這些發現確定了胡莊墓地是戰國時期韓國王陵。此外,在這里還發現了空心磚墓,這通常被認為是漢代特征,但結合出土文物及銘文分析,這座墓葬年代應晚至戰國末期,推測為韓桓惠王之墓。
韓國起源于晉國宗室曲沃桓叔的庶子韓萬。在“曲沃代翼”的過程中,韓萬支持侄子曲沃武公,親自駕車追捕并俘獲了晉哀侯,并奉命將其殺死,從而協助完成了曲沃對翼都的奪取。公元前708年,他因功受封于韓地,從此以封地為姓氏。后來,在韓康子時期,韓國與魏國聯合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終卻倒戈支持趙襄子,共同消滅了智伯瑤,并瓜分了他的領地。這次事件標志著戰國七雄的正式形成。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認韓、趙、魏三國為諸侯國,這宣告著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韓國在新鄭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直到公元前230年被秦王嬴政所滅。韓桓惠王是最后兩位君主之一的父親,在位時間較長。公元前226年,前韓國貴族試圖復辟失敗后,韓王安最終被處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