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食物依賴:妙齡女孩進食障礙治療歷程解析(上)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4-06
【案例解析】飽受進食障礙困擾的女孩,探索擺脫食物依賴之路(1)
在小青的治療過程中,我們曾一度對病情缺乏足夠的重視,理解不夠深入,走了不少彎路,也付出了教訓。然而,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對暴食障礙、神經性貪食等進食障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治療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為后續類似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方案。
因此,這段治療歷程對于小青及其家庭以及我們來說,雖然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但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1. 早期治療效果不佳
剛步入大學的小青不久便出現了暴食行為,情緒波動劇烈,甚至有自殺傾向。被診斷為暴食障礙和重度抑郁癥后,她不得不暫時休學。當時,她的父親帶她來治療時,她已經十分瘦弱,臉色蒼白,性格內向、膽小。然而,別看她身材嬌小,一旦陷入暴食狀態,其食量之驚人令人咋舌。她尤其鐘愛餅干,尤其是那些撒上糖霜和巧克力的甜曲奇,一次就能吃掉9、10盒。
我詢問了她的發病經過。小青緩緩地說,自己選擇的大學和專業都是自己的意愿,但進入大學后,她發現現實與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所學專業也不太喜歡,學習壓力巨大,內心充滿了后悔和焦慮,與父母的關系也經常發生沖突。
她回憶道,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買了一盒曲奇,在校園里一邊走一邊吃,感覺特別開心、滿足。還有一次晚自習后,她去學校附近的西餅店買了10盒曲奇,站在門口一口氣吃光,“吃的時候發現自己不焦慮了,心里沒那么難受,好像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法!”
從那時起,她對餅干和曲奇類糕點的渴望逐漸難以控制,每隔兩三天或一感到焦慮就會大吃一通,直到胃部撐得難受才停下。
然而,小青從未催吐。胃痛難忍時,她只能蹲在學校操場的角落里哭泣,甚至有一次緊急送往醫院治療,情況十分危險!要知道,暴食行為可能導致急性胃擴張,甚至進一步胃穿孔,危及生命!類似的社會新聞并不罕見。
當時,我對暴食障礙、神經性貪食癥的診療思路已與傳統精神科醫生有所不同。我認為可以從成癮疾病的角度去理解,將暴食癥狀視為患者對進食和食物的病理性條件反射。當患者感到焦慮、低落、無聊時,或看到相關美食時,就會引發暴食沖動,難以自控。

一些進食障礙的患者形容得非常貼切,“暴食就像毒癮”,他們對進食的渴望就如同物質成癮中的“心癮”。有國外學者也提出了“食物成癮(Food Addiction)”這一概念。
遵循著成癮的思路和心理干預技術,我確實治愈了部分進食障礙的患者。因此,在與小青及其父親溝通后,我認為她的暴食行為持續約半年,病史較短,病情不算十分嚴重,且主要表現為對餅干的渴望,癥狀突出、單一。于是,我決定再次采用一系列的心癮消除技術。
我運用深度催眠下的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RRDH)和厭惡治療,試圖讓小青對餅干產生厭惡感,消除心癮;同時輔以控制每餐進食量的行為治療。
經過幾次治療后,小青確實對餅干產生了一定的厭惡感。但讓我意外的是,她的癥狀卻發生了改變。
有好幾次,她與父親在病房吃飯時,會忍不住去吃父親的飯菜。隨后兩人發生沖突,她會失去理智般地把自己的飯菜全部塞進嘴里,囫圇吞下,然后又搶奪父親的飯碗,一口氣吃光。其父親非常生氣,曾一怒之下把飯盒摔在地上,甚至把小青的頭重重地摁在病床上。
事后,小青說:“我雖然不想再吃餅干,但感受不到飽腹感,無論吃多少,肚子還是覺得空空的。爸爸一說我,我情緒失控就更加想狂吃,其實那些飯菜我一點都不愛吃。兩份飯吃下去,我還是感到餓。”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條路走不通。即使她不再吃餅干,暴食行為仍未解決,情緒波動仍然很大。如果繼續按照成癮的思路治療,恐怕效果不佳。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