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魏馬陵之戰:圍魏救趙,佯裝怯戰,陷害魏軍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1-18
齊魏馬陵之戰
公元前343年,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救援,以堅定韓國抗擊魏國的決心,但并沒有立即出兵,而是準備等待魏軍耗損疲憊之時再揮軍援韓。
圍魏救趙
齊軍采取圍魏救趙的計策,不直接去解韓國之圍,而是率兵只搗魏都大梁。魏軍見國都危急,連忙從韓國撤兵,并以太子申和大將龐涓率軍迎擊齊軍。
佯裝怯戰
孫臏向田忌獻計:“魏軍一向驕傲輕敵,急于求戰,今輕兵冒進。我軍應當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因勢利導,佯裝怯戰,退兵減灶,誘敵深入,待機破敵。”田忌采納這一建議,與魏軍稍一接觸,齊軍就不戰而撤,第一天建灶十萬個,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
陷害魏軍
魏軍統帥龐涓見此情景,武斷地認為齊軍怯戰潰逃,鍋灶劇減,士兵已逃往過半,于是丟下步卒輜重,只率領一支輕騎部隊兼程追趕齊軍。
齊軍成功
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選擇兩山之間的隘道,于樹木茂密的險要地帶設伏。等魏軍進入伏擊圈,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部隊頓時潰散。龐涓智窮力竭,只得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大敗魏軍,俘虜了魏國太子申,殲滅魏軍十余萬人。
戰略謀略
縱觀馬陵之戰,齊軍成功地運用了一整套的計謀。一是采取“救而不救,不救而救”的策略,先坐山觀虎斗,使韓魏二國相互消耗實力,然后在關鍵時刻助韓擊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戰略上采取“圍魏救趙”的計策,攻其必救,以解韓國之圍;三是在戰術上運用“減灶示弱”來干擾敵軍主帥的判斷,佯敗誘敵,以縱其驕,使魏軍輕敵冒進;四是利用險要地形設伏,布下口袋陣,陷敵于死地。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