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燒烤攤上的“平民海鮮”非它莫屬,一開殼滿嘴都是肉,真過癮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1-18
在廣州的一次夜宵聚會中,我們品嘗了美味的燒烤,尤其是鮮嫩可口的生蠔令人回味無窮。在享受美食之余,我不禁產生了疑問:堅硬的生蠔殼能否用于建筑?朋友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信息,那就是由十萬片生蠔殼構建而成的獨特房屋。
次日,我跟隨朋友踏足廣州最具嶺南水鄉韻味的歷史古村落——小洲。這里已有超過600年的蠔宅歷史,盡管歷經風雨,卻依然堅固如初。小洲村是廣州市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并且榮獲了廣東省生態示范村的稱號。
追溯到幾百年前,嶺南地區因其豐富的海產資源,生蠔成為了當地居民餐桌上的常見美食。一位村民突發奇想,利用遍地可見的生蠔殼作為建筑材料。他們巧妙地將大小不一的生蠔殼堆砌在一起,并用紅糖、糯米和黃泥混合成“粘合劑”,填充在殼與殼之間。別小瞧糯米,它使得墻體強度堪比普通水泥。就這樣,一片片生蠔殼壘起了一面墻,構建了最早的蠔宅。
當時嶺南地區的住宅多為木質結構,然而南方氣候潮濕,火災和白蟻問題頻發,使得非木質建筑顯得尤為珍貴。生蠔殼房屋恰好適應當地環境,堅固耐用、防滲防水,并且能夠抵御蟲害。其獨特的隔熱性能使室內冬暖夏涼,即使遇到槍炮攻擊或土匪海盜的侵襲,墻壁也能保持完整無損。這些歷經六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的豪宅,無不彰顯出古人智慧的結晶,將生活中的觀察巧妙運用到建筑之中。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