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字號美食:宜興傳承的幾代情感和江南絕味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1-06
一份傳承著幾代人情感的食物,成為人們難以割舍的懷念。
01
宜興永和昌建中食品(楊巷蔥油餅)
宜興永和昌建中食品(楊巷蔥油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一批糕點師傅在老街上開辦了永和昌、順昌詳、瑞昌、稻香村等四家規模較大的糕坊,永和昌由陳永林創辦,店內有名的糕點師傅有畢師慶、陳裕生、史付英等。主要生產月餅、燒餅、小酥糖、玉帶糕等產品,蔥油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類產品。
后來糕點師傅對蔥油餅的工藝進行改良,形成了香、酥、咸、甜、鮮的風格,其香酥可口、甜咸適中、油而不膩的口感,備受人們喜愛,甚至銷售至蘇錫常和上海一帶,一度風靡一時。90年代供銷社改制,許多糕點師傅紛紛始創辦自己的蔥油餅制作工廠。90年代,宜興市建中食品注冊了“楊巷蔥油餅”。
02
和橋豆腐干
宜興和橋豆腐干始創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時和橋有萬生醬園,兼生產豆腐干。清同治九年(1870年),安徽徽州人士梅禮卿來到和橋,開設梅永和醬園,他融萬生醬園和徽州等地制作豆腐干的經驗,制作的豆腐干色味俱佳。和橋豆腐干具有咸而不澀,甜而不膩,香而不厭的特點,被稱之為“江南一絕”,是和橋鎮久享盛譽的傳統名產。
和橋豆腐干的制作要經過選料、浸泡、去雜、磨漿、甩漿、煮漿、篩漿、點花、上箱劃塊、裝包壓榨等十九道工序,然后再放入由茴香、桂皮、白糖、醬油等調料配成的特備湯水中煮燜入味,方可完成。成品體型圓扁,雙面帶有麻片狀的花紋,大小如銀元,呈現亮褐色,入口鮮美,韌而不硬,咸中帶甜,令人回味無窮。
03
江陰永豐源大酒店(久仰蟹黃小湯包)
江陰永豐源大酒店(久仰蟹黃小湯包)的蟹黃湯包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蟹黃湯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的典故,為孫尚香祭奠劉備所做。清代光緒年間,隆源酒館,所供“寬湯面、蟹黃小湯包”,遠近聞名。清末時期陸星興點心店以蟹黃湯包為招牌,也是門庭若市。
永豐源大酒店就是其后人所創,自然傳承了久仰蟹黃湯包的制作技藝和味道,也是數代當地人的心頭好。久仰蟹黃湯包烹制工序從原料到成品有六十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成品“精巧皮薄、肉鮮味美、湯汁充盈”。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