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旅:探尋江漢平原的米食文化與美味記憶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4-12-02
稻谷在南方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湖北,特別是江漢流域,自古以來就是豐饒的魚米之地,享有各種形態各異的米制品。我在這次湖北之旅中,途徑武漢、荊州沙市、潛江和恩施,盡管并未刻意搜尋,但還是有幸品嘗了十幾種不同的米食,因此決定整理成一篇小記。
1、在武漢,豆皮是一種特色小吃,外層由糯稻米和黃豆混合磨漿制成,內餡則是香軟的糯米,有時還會搭配肉絲、蘑菇或者豆腐干等配料。
2、武漢當地的生燙牛肉寬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種類似廣東河粉的寬米粉在當地非常常見,我個人對此十分喜愛。
3-4:荊州沙市的牛肉手工粉和大連粉則是另一番風味。前者以其寬厚的蒸制米皮和豐富的口感接近面食;后者則因其豐富的澆頭如炸鱔魚、雞絲和肉片而得名,湯底由鮮雞骨、鱔魚骨及豬大骨熬煮而成,極為美味。我在荊州沙市品嘗了大連粉,意外地發現它符合我的口味,真是個令人驚喜的美食體驗。
5-6:荊州沙市和潛江的焌米茶,即炒糙米茶,給人的第一印象仿佛是鍋巴粥。采用小火慢炒糙米后加水煮至開花,成為當地人夏季消暑的佳品。
7-8:五月的新米粽子在荊州沙市和潛江隨處可見,青翠可人,小巧玲瓏,讓人賞心悅目。
9、荊州沙市的傳統米酒,即甜酒釀,選用糯米制成,醇香四溢。
10、炒鲊辣椒,我理解可能是將粉蒸肉中的肉類替換成了辣椒的一種烹飪方式,但對我而言并無特別的吸引力。
11、沔陽三蒸之一的粉蒸豆角,味道可口,頗受歡迎。
12-13:荊州潛江的糊湯米粉口感滑嫩,鮮香四溢。而當地的炸面窩雖然在武漢早餐中享有盛名,但實際由米粉和豆粉制成,我并未嘗試。
14、恩施的飯甑蒸飯,使用竹編蓋子烹飪,滿載著家常的溫馨氣息。
15-16:炸糍粑蘸上紅糖漿或豆粉,甜而不膩,別有一番風味;紅糖炒糍粑則是另一種甜蜜的選擇,甜度適中。
17-18:恩施著名的銅鍋洋芋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里的土豆口感細膩香醇,我一共品嘗了三次,每次都讓我食欲大開。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