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鼓勵福州、泉州申報世界美食之都,廈門呢?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4-12-01
福建鼓勵福州、泉州申報“世界美食之都”,廈門呢?
近日,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消息,潮州成為繼四川成都、廣東順德、澳門、江蘇揚州和淮安之后,全國第六個、廣東第二個獲得“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至此,川1席,粵3席(如含澳門的話),蘇2席,其與各自所處的川菜、粵菜、蘇菜等菜系一一對應,實屬錦上添花。而中國八大菜系其他5兄弟,魯浙閩徽湘,暫時沒有城市入選,尤其整個東南沿海大片區域,美食遍地,居然無一城可代表。
閩菜首先坐不住了。11月16日,福建印發《福建省加快新閩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除了要提升閩菜的“福味”內涵,制定閩菜標準規范,還明確提出支持福州、泉州等地申報創建“世界美食之都”。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一個“等”字,看得人望眼欲穿,到底是話沒說完,還是故意留給漳州、南平、福鼎等兄弟希望?尤其廈門會說,我們好吃的不多嗎,憑什么就這么把我們略過?
支持福、泉申報,在省內是沒有多少爭議的,畢竟我在廈門快10年,逐漸愛上的蒜蓉枝,姜母鴨,燒肉粽,洪瀨雞爪,以及外人提起閩菜首先想到的佛跳墻等,都來自這兩地,方案也提出要以佛跳墻、土筍凍、大黃魚等經典閩菜、小吃、食材為基礎,重點推進預制菜新形態新品類等系統性研究。換句話說,有了標準,才更好往外省推廣。
但要問哪些美食代表廈門,沙茶面,五香條,花生湯?先不論本地多少人愛吃,外來游客接受如何,去了外省完全是沙縣小吃的天下,究竟什么是廈門味?
今年3月,第二屆廈門“名廚名菜名店”評選開始,截至6月,先后決選出“十大名廚”“十大名菜”及“十大名店”,11月28號公布的入選菜式,大部分是鮑魚,帝王蟹,東星斑等稀罕品種,在市場推廣性上就弱了一分;聯想到廈門美食IP“多元化、國際化”的宣言,似乎也能明白了,敢情壓根不是給普通人消費的。
而福州去年正式宣布以閩菜申創“世界美食之都”前,不僅有自己的《福州市閩菜保護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閩菜的推廣與傳承,打造的一碗福州項目自2017年以來屢獲殊榮,還有全省唯一、今年開館的閩菜文化博物館,客觀來說,福州贏面更大。
說到隔壁潮州,潮州菜更是能出一本書,菜譜中融合大量的古風遺存,如疍家海鮮、畬族人祭祀的粿、中原流傳下來的“金齏玉膾”(魚生)、魏晉盛行的野菜文化(益母草、麻葉)等,好吃是有底氣的。
創新需要時間,傳承更需代代堅守,做好本味,才能更好兼收并蓄。希望在接地氣上,不僅閩菜,其他菜系也能好好學一學。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