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飲食界,湘菜是否已經(jīng)走下坡路?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fā)布時間:2024-11-30
在佛山的飲食界,湘菜是不是已經(jīng)走下坡路了?
明明味道非常不錯,但就是沒法做起來。當然,跟所在的商圈淡旺也有很大關(guān)系,就像這家在鄱陽城的湘菜館一樣,一輪晚市下來也不做過十桌,那叫一個慘淡。
黃鴨叫,其實就是廣東叫法的黃骨魚。柔嫩刺少,用菜籽油來燜,湯汁鮮美,微辣惹味。一大盤有10條魚,原價才賣68元,好吃又便宜。
高筍炒臘肉,臘肉不太咸,軟硬正好。而高筍其實是“茭白”切成菱片,混合在一起大火速炒,鍋氣十足,就是底油稍微有點多了。
衡陽魚面,做得很地道。其實是粉才對,驟眼看上去跟燜魚哪個湯一樣,但味道完全不一樣。粉很滑且泡不碎,有彈性、嚼起來又不費勁,湯汁很鮮條,不辣,好吃!
其實近十年,湘菜館在本地沒少開,而且制作和味道方面,除了保留湘菜特有的精粹和元素之外,也按廣東人口味改良了不少。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就因為這個原因,才導(dǎo)致食客們感覺菜品反而變得不正宗。
如果是正宗的湘菜,是很辣的。但廣東人又有幾個人能吃、喜歡吃呢?結(jié)局不還是一樣嗎?
其實不光是湘菜,包括川菜、陜西菜、徽菜、東北菜,在廣東遍地開花后,也慢慢地被同化。這反而就變得三不像了。現(xiàn)在做飲食,是真的越來越難了...
#佛山美食記錄#



(責(zé)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