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千古名樓魅力傳承,江城五月詩意畫卷再現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2-11
黃鶴樓:千年古樓的魅力傳承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盡管五月的盛景已過,但黃鶴樓作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卻深植人心,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象征。

黃鶴樓之所以能夠享譽全國,成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離不開歷代文人墨客的妙筆生花和廣泛宣傳。特別是李白、崔顥等人的詩篇,使得黃鶴樓的名聲更加響亮。如今,黃鶴樓依舊煥發著青春的光彩,成為游客來漢旅游必打卡的地方。然而,對于武漢本地人來說,黃鶴樓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個風景名勝。它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武漢人的生活,如同“過早”一樣自然,成為了不可磨滅的精神圖騰。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決定沿著長江大橋漫步。果然,大橋依舊承載著重要的交通功能,并逐漸成為網紅打卡地。橋面上車水馬龍,兩旁人群熙攘。我隨波逐流,慢慢前行,同時欣賞著沿途的美景。不久,黃鶴樓映入眼簾,橋上的人們紛紛駐足拍照,記錄下這一刻的笑容。

也許,就在這不經意間,我也成為了別人的風景。在車里,我將他們視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與盧總曾提到的“走進風景,自成風景”的理念不謀而合。
離開大橋后,我無意中從后視鏡里再次看到了黃鶴樓,于是停車留念,用嵐圖 Free 的鏡頭捕捉下這一畫面。在現代都市的映襯下,千年古樓顯得格外壯觀,仿佛一幅穿越時空的畫卷,古今交融,相得益彰。

返程時已近傍晚,交通擁堵讓我選擇了鸚鵡洲長江大橋過江。在這段旅程中,我意外地欣賞到了一幅美麗的落日景象:一抹殘陽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橙紅色的橋身上。回家的路上,從黃昏斜陽到華燈初上,美景盡收眼底。
鏡頭下的風景無處不在,而唯一缺少的,或許就是發現風景的心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