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大秦時代的飲食盛宴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4-11-20
在物質生活豐富多樣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古代生活的艱辛。許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蔬菜和水果,在秦漢以前的歷史長河中卻鮮有蹤跡。于是有人不禁感嘆,即使是秦始皇每日的飲食,也許遠不如現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那么,這個說法真的準確嗎?今天讓我們穿越回大秦帝國,一探究竟,看看這位尊貴的皇帝日常享用的是何種美食。
在秦朝時期,烹飪手法以燒烤和燉煮為主,炒菜還未成為餐桌上的主流。生食也并非罕見,比如日本著名的生魚片,其源頭實際上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即便身為皇帝,秦始皇的飲食方式與民間并無太大差異。
從食物種類來看,秦始皇的日常飲食大致可分為飯、飲、膳、饈、珍、醬六大類。
首先,讓我們談談“飯”。秦朝的米飯種類繁多,包括稻米、黍米、高粱、小麥等,與現今以米飯和面食為主的飲食習慣相比,那時的飯食更加注重健康。搭配這些飯食的自然是各式肉食,而肉食在當時是一種奢侈享受,“肉食者鄙”的說法便源于此。秦始皇的肉類主要包括牛肉、羊肉、豬肉、狗肉、鵝肉和魚肉,其中羊肉和魚肉尤為受歡迎,因為牛在古代被視為重要的生產力資源,即使是皇帝也節制食用。而在肉類的搭配上,不同肉類與米飯的組合也有講究:牛肉配大米飯,羊肉配黃米,豬肉配小米,狗肉配高粱,鳥肉配小麥,魚肉配苽。
這些規定雖然有些繁瑣,但體現了當時飲食的精致。
在肉類的烹飪方式上,當時的技藝同樣豐富多彩。盡管調味品相對匱乏,但已有各種醬醋和果醬,使得口味并不單一。其中,“炮”制是當時最著名的肉類吃法之一,如“炮豚”、“炮羊”,即烤全豬和烤全羊,用黏土包裹后烤制,內部填充棗子等水果,再涂抹稻米糊糊煎烤,口感誘人。另一種烹飪手法是“搗”,類似現代的撒尿牛丸,秦始皇所食用的肉糜則是將牛肉、羊肉、麋鹿等動物的肉混合搗碎,烤熟后加入香料食用。此外,“漬”也是一種常見做法,即用新鮮的牛肉或魚肉在酒中浸泡24小時,第二天再配以各種醬料享用,這與日本生魚片的制作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將牛羊肉夾在米餅中煎熟的肉餅,這便是現代陜西肉夾饃的原始形態。
這些烹飪手法與現代相比也不逞多讓,食材更為新鮮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也享用火鍋。盡管菜品種類不如現在豐富,但主要以涮肉為主,稱為“溫鼎”。將調料調味的水煮沸后,放入肉片涮熟,再蘸上醬料或其他調味品食用,口感想來相當美味。
如此看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是否還保持著優越感呢?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