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博樂,首先就到了博州博物館,看過歷史,才會對這個地方有宏觀上的概念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9-25
抵達博樂后,首站便是參觀博州博物館。通過了解其歷史背景,才能對這個地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該博物館的外觀設計頗具特色,正中的金色帳篷與兩側的蒙古包相映成趣,與博州的民族風情緊密相連。
就館藏而言,數量并非十分豐富。根據官方網站的介紹,博物館內收藏文物不過兩千余件(其中許多民俗展品并不被視作文物,約有兩千件),國家一級文物僅有六件,與眾多博物館相比確實顯得較為稀少,但依然展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一般認為最珍貴的展品為圖二的漢代金飾件,長方形玉石包裹著金片,五個金鏈串聯的瑪瑙和綠松石。其濃郁的游牧民族風格令人贊嘆不已,尤其是漢代的年代背景,更具歷史價值。
圖三展示的是金代纏枝紋銅鏡、圖四則展示了明代八臂藥師佛像,圖五的紅陶大甕亦為一級文物。此外,還有元代的金手鐲和金腰帶(遺憾的是照片中未能捕捉到),這些展品均被安置于單獨的展柜中,清晰可見。
個人覺得圖五的大陶甕與阿克蘇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陶甕(我國最大的陶器)大小相仿。在唐代時期,西域諸國普遍制作大型陶器。這一發現頗為有趣。
大多數展品均出土于位于博樂市區附近的“達勒特古城”,該城為宋元時期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臺汗國的重要城市,被譽為歷史古籍中的“孛羅城”。圖五的紅陶大甕、圖六的元察合臺汗國銅幣均出自此處。個人尤其喜歡圖七的元代鈞窯大碗和圖八的元代玻璃瓶,這些展品在其他地方頗為罕見。
參觀博物館后,我不禁前往達勒特古城考古遺址一探究竟。然而,現場已無太多遺跡可尋,只能沿著木棧道欣賞到一些低矮的夯土地基。
除了達勒特古城,博州還有其他眾多歷史遺址,如呼斯塔遺址(出土了我國最早的馬遺骨)、阿敦喬魯遺址(公元前17世紀的草原石頭人)、青得里古城(唐代雙河都督府所在地)以及清代的精河安阜遺址等。這些遺址串聯起了天山腳下豐富的草原故事。
博物館除了歷史展區,還設有民俗展、自然動植物展覽。其中,展示博爾塔拉州各民族民俗文化和當地動植物資源的展區更具吸引力。然而,個人對歷史部分更為感興趣。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