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柳營畔話古今:綠意盎然的柳營與渭水沿岸的歷史足跡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4-09-19
綠意盎然的柳營(中)
在史書《絳侯周勃世家》中,我們了解到漢文帝時期的渭水沿岸有個名叫細柳的地方。公元前158年,面對匈奴的侵擾,文帝部署了三處軍事要塞——灞上、棘門和細柳,以保護都城長安的安全。有一次,皇帝劉恒親臨細柳營慰問周亞夫統帥的部隊,士兵們嚴守軍紀,未得將軍之令,即便是皇上駕到,也不準進入營地。直到周亞夫按軍禮迎接,才解除了戒備。文帝對這種嚴謹的態度贊嘆不已,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和堅固的軍營,這就是著名的“細柳勞軍”典故的發生地。據說,在西周時期,這里被稱為渭陽,到了秦朝則以"柳中"為名。楚漢相爭時,劉邦領軍平定三秦的戰役也在此地展開,自此得名“細柳”,其后世便常以此來象征紀律嚴明的軍隊。
漫步于咸陽湖畔的柳營綠道,你可以看到黃澄澄的渭水在狗尾巴草和待放的蘆葦叢間靜靜流淌。微風吹過,沿岸的綠色植物輕輕搖曳,猶如柔軟的地毯覆蓋在沙灘上,與清澈的河水相互映襯。
"山水相依,湖光山色交融,月季花點綴其間,長廊石舫飽含詩情畫意。回憶往昔,戰馬馳騁草地,嘶鳴聲、緩行的身影或悠閑覓食的場景歷歷在目,遠處南山靜默,塵煙悠悠,景象如詩如畫。n
涓水金灘上,你可以駐足觀賞鳥兒們在島上翩翩起舞,它們不時掠過水面,與翠綠的草地相映成趣。這樣的自然環境使得咸陽湖柳營段更加賞心悅目。
渭水柳營段內,珍稀的卷羽鵜鶘與其他鳥類如白鷺、沙鷗、翠鳥、黑水雞和斑嘴鴨等共同構成了豐富的生態畫卷。眾多鳥類的出現,無疑證明了此地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
野鴨成群結隊,在河水中順流而下,大鴨保護著小鴨,直至河水轉彎處,它們才消失在蘆葦叢中。臨近中午,陽光熾熱,我在綠水環繞的百果園綠道邊長椅上稍作休憩。即使遠處攬勝亭傳來的歌聲并非悅耳,但享受這份寧靜便是快樂。
歸途經過已被拆除的兩寺渡村,我回想起這里的悠久歷史。渭水邊曾有“咸陽古渡幾千年”的傳說,據說始于周文王姬昌為迎娶新娘,在渭河上架設浮橋的公元前1060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兩寺渡因其岸邊觀音寺和三圣寺而得名,早在商朝時期這里就被稱為“文王渡”,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作為渭河上的重要渡口,兩寺渡村的名字源自對岸曾有的一段南北走向的土梁,當地人稱其為“文王咀”。自古以來,這里是“咸陽古渡”的源頭,與歷史背景緊密相連,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