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美食文化(無錫美食:活色生香的江南文化)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9-09
無錫傳統飲食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深遠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真正的無錫味道變得日益稀有,本地食材的質量也難以保證。錫菜的制作技藝面臨著傳承困難的問題,老店生存發展面臨挑戰。為保護和推廣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無錫味道》一書應運而生,旨在挖掘、繼承和整合無錫飲食的特色資源,提升其社會關注度和品牌影響力。
在無錫市商務局的支持下,由瞿立新教授領導,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和江南飲食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共同編撰的《無錫味道》歷時兩年多完成。這本書以“弘揚傳統文化、塑造民族精品”為宗旨,深入探究了無錫菜的歷史、發展和創新過程,展示了其豐富的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超越了傳統的菜譜形式,更深入挖掘了無錫飲食文化的精髓,是無錫菜品牌宣傳的重要突破,也是飲食文化研究的全新嘗試。
《無錫味道》通過四季食材、小吃、名饌、名宴、名酒、名茶等章節,生動展現了無錫美食的魅力。書中詳細描述了每個季節的特色食材和傳統佳肴,如“正月塘鱧肉頭細,二月鱖魚長得肥”的十二月魚諺,描繪出江南水鄉豐富的物產和飲食文化。此外,書中還強調了無錫菜的傳統工藝流程,如“咸出頭,甜收口”的獨特口味,以及精湛的烹飪技巧,讓食材通過適當的方法達到最佳的味道。
無錫的點心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無論是糕、團、餅還是面,都用心制作,注重口感和視覺效果的結合。無錫的宴席更是豐富多彩,體現了地方烹飪水平和民俗文化的融合,如“五簋酒”、“闔閭宴”、“太湖船宴”等,每一場都是對當地美食文化的精彩詮釋。
《無錫味道》的編撰得到了餐飲界的高度支持,眾多錫菜傳承人、大師以及名店參與其中,力求重現經典的無錫菜肴和背后的故事。這本書不僅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無錫飲食文化,也對推動無錫餐飲業的發展,打造美食新名片起到了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