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觀賞老街巷"西府街頭的鎮江版清明上河圖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9-14
頭條創作挑戰賽#探尋觀賞老街巷"西府街”鎮江版《清明上河圖》
雙井路是一條林蔭大道,古街巷“西府街”就在雙井路中段東側,臨近斜橋街和雙井路。東西走向,為鎮江老街巷。在地方志中,西府街為清代右協領署衙門所在地,俗稱“西府”,是管理騎兵的行政機關。
臨近雙井路古街首南端,在2019年8月增添了室外玻璃壁畫墻鎮江版《清明上河圖》。玻璃璧畫裝飾在老年大學北側圍墻中,至今己經風雨寒暑近五年。這里的臨近市三中,也是市民、學子欣賞休閑打卡之地。
據說,當年結合大市口西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拓寬后的西府街在此新增建一處歷史文化景墻,首次采用玻璃璧畫形式展現古西門橋和古運河的歷史風貌,再現了鎮江版“清明上河圖”。壁畫呈現鎮江市的繁華景象,這是清代著名詩人查慎行描繪的古運河鎮江段的繁華景象。
壁畫主體部分采用鋼化玻璃印花方式制作了一組壁畫,有畫有字有地圖展示鎮江古運河歷史風貌。壁畫背景墻為街巷改造成簡瓦覆頂,黛墻為座,璧畫墻總長31米,壁畫高2.4米,總面積74平方米,采用10毫米厚鋼化玻璃雕花,上色制成,這也能經受零下20度到70度的溫度變化。鎮江版“清明上河圖”璧畫,是集體合作的結晶。這也是鎮江第一次出現室外玻璃璧畫。
沿著街邊欣賞鎮江版"清明上河圖",目點一下為玻璃壁畫分為8塊,最西邊的是一幅長11米的畫卷《運河春》,展現了古運河上漕運繁忙的景象。畫面上是一條富有江南特色,由商鋪和民居組成的河街,背靠鎮江西門城墻,兩側有石橋跨越河面,遠處為青翠的南山。近處水波粼粼,河上各種貸船和客船往來,石拱橋上轎夫行人穿梭,岸上垂柳綠樹,春意盎然。
第二幅畫是《清代右協領署》,呈現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徽式建筑,西府銜因此而得名。可惜真版古建筑己經拆除。壁畫墻還呈現了《明代鎮江城地形圖》、《明代鎮江城池圖》和《清代丹徒縣城全圖》。據說均由鎮江市檔案館提供的原圖放大、改繪、填色而成。
走在古街巷,欣賞壁畫感受并了解西府街及周邊的演變進程,從《清代丹徒縣城全圖》上分享,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門橋一帶城墻、運河、協領署衙門和雙井巷的位置,當然現在為雙井路了。從中可以想向中當年鎮江市的繁華景象,這是清代著名詩人查慎行描繪的古運河鎮江段的繁華景象。從壁畫可以看出,在1842年鎮江保衛戰中英軍攻打西城門,與清軍副都統海齡指揮的守軍在此激戰。
探尋欣賞中為他們驕傲和點贊!
鎮江首面室外玻璃壁畫墻鎮江版《清明上河圖》,為王川領銜的創作團隊,由一批本地中老年畫家、書法家組成,這些壁畫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在此駐足觀賞玻璃壁畫,從中更加認識家鄉,傳承文明。從而增強認同自豪感,讓市民了解喜歡這座城市,為共同建設好美好家園為奮斗。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