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知識必知:預防要點與緊急處理全解析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布時間:2024-08-21
近期,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據悉,今年9月,一名年僅六歲的男孩在家附近遭遇一只黃色土狗的攻擊,不幸被咬傷。盡管距離完成第四針狂犬疫苗接種僅有兩天,但孩子還是在被咬后13天不幸病發,最終確診為狂犬病,令人惋惜。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9月28日是全世界紀念的世界狂犬病日。據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6萬人因狂犬病而失去生命,我國報告的病例數量位居世界第二。狂犬病是一種至今人類唯一100%致死的急性傳染病,可防但不可治。
那么,為何即便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仍然會發生發病的情況呢?對此,著名傳染病專家、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教授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分析。他指出,狂犬免疫球蛋白可以結合并“殺死”狂犬病毒,如果傷口部位能夠足量浸潤注射,可以有效減少殘留的病毒數量。
盧洪洲教授表示:“狂犬疫苗產生抗體需要兩周時間。該患者頭部受傷,距離大腦較近,因此相對較為危險。”他還強調,在診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傷口清洗應由醫護人員進行或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
那么,在被犬咬傷后,有沒有萬全之策呢?盧洪洲教授建議,如果患者傷勢嚴重且有明顯出血,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以減少狂犬病毒的數量;同時最好使用肥皂水進行清洗。除了沖洗傷口和及時接種疫苗外,還應重視狂犬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的浸潤注射,確保在24小時內完成第一劑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盧洪洲教授認為,更有效的辦法是給家養的犬只強制接種狂犬病疫苗。只有養犬的人都要接種疫苗,這樣即使犬只咬傷人,患者患狂犬病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