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室內養花常識(7個室內養花常識大全)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8|發布時間:2024-07-19
許多人都嘗試過養室內綠植,隨著現代居住環境的變化,擁有大院子或露臺的人變得越來越少,因此,盆栽植物的養護逐漸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中培育盆栽,而在氣候溫暖的地區,室外盆栽更為常見。但是,關于盆栽的具體技巧你了解多少呢?
南北地區的氣候和土壤酸堿度存在顯著差異,這決定了在選擇盆土、施肥以及澆水方式上有所區別。
1、土壤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盆栽植物使用的土壤是營養土而非園土。這些預處理過的營養土經過消毒殺菌,其中的養分和酸堿度已調整至適宜狀態。你可以購買現成的,也可以自己調配。
營養土種類繁多,包括微酸性土壤,適合諸如插花、杜鵑、茉莉、梔子花、君子蘭等偏好微酸環境的植物。大部分植物在中性土壤中可以生長良好,極少有植物鐘愛堿性土壤,不過某些耐鹽堿的植物是個例外。
許多洋蘭屬于附生植物,需要使用如水苔、蛇木屑和火山石這類排水透氣的介質來養護。
現代營養土常會添加火山石、泥炭土或珍珠巖以提升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氣性。不過,最常見的自制土壤材料是河沙,既便宜又實用。
2、選擇花盆
在養植前需了解植物對排水性的需求。對水澇敏感的植物應選擇瓦盆或陶盆等能良好排水的容器;而較耐旱的植物可以選擇陶瓷盆、塑料盆或彩陶盆。
盆栽植物的容器必須有排水孔,并在底部鋪設碎瓦片或小石子,防止土壤堵塞。
大型室內植物有時會使用套盆技術。即在外層放置一個無排水孔的美觀瓷盆,內部則放入帶有排水孔的花盆,兩者之間的空隙填充石頭,以提高通風和排水效果。
3、最佳換盆時機
當發現植物根系膨脹,或者底部或土壤表面的根莖突出時,就到了更換花盆的時候。不過有些植物如發財樹、天堂鳥和球蘭等,不需要頻繁更換,2~3年一次即可。
4、花盆大小的影響
許多人誤以為花盆越大越好,其實這對盆栽植物并不適用。應根據植物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容器,每次換盆時只需稍微增大一點。一些植物需要較小的空間來促進根系生長和開花。
此外,葉片大而薄的植物通常每年或隔年更換一次更大的容器;相反,葉片肥厚且根系細小的植物則可以長時間不換盆,而且每次換盆時花盆大小的變化不宜過大。
5、防止積水的方法
避免花盆積水是防止植物爛根的關鍵。在排水孔上放置瓦片,然后鋪一層小石子,就能確保良好的排水效果。
選擇疏松且透氣的土壤,并適量添加珍珠巖或河沙,可有效改善土壤的排水性能。
6、澆水技巧
剛移栽的植物需要充分澆水,但多肉植物例外。待植物恢復正常生長后,可根據盆土下2~3厘米處的濕度進行澆水。若水很快流過而大部分土壤依然干燥,則可能土壤板結,此時應采用浸盆法讓土壤完全濕潤,之后在表面混入河沙和碾碎的有機肥,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養分。
7、施肥策略
不同類型的植物對肥料的需求各異。開花植物需要較多肥料,而觀葉植物則較少依賴肥料。
盆栽施肥應以長效肥為主,避免過量導致損害。
開花植物在上盆時可添加骨粉和有機緩釋肥,為后續生長提供充足磷元素,促進根部發育和花朵開放。
觀葉植物則應使用均衡型肥料,如氮、磷、鉀含量相近的肥料,或者與高氮肥料搭配使用。
在室內養護時,除了保證通風,避免將植物置于空調或氣流直吹的位置外,還需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過干的環境對人和植物均不利,可能導致植物枯萎和紅蜘蛛等問題的出現。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