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路的啟蒙者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5|發布時間:2025-03-25
寒風吹過“追逐知識改變命運”教室的窗戶紙,使其簌簌作響。粉筆灰落在男孩打著補丁的袖口上,九歲的小川盯著黑板上的公式,瞳孔里倒映著密密麻麻的數字,如同夜空里的星群。他不需要紙筆,因為那些數字會在腦海中自動排列組合,如同候鳥找到歸途。
數學老師突然停住了粉筆,眼睛盯著黑板,問道:“這道奧數題……有同學能解嗎?”
教室后排舉起的小手瘦得像竹枝。當小川流暢地說出三種解法時,他的布鞋正悄悄蹭掉桌腿邊冒出的蘑菇——這是間由廢棄祠堂改建的教室,雨季時青苔會順著墻縫爬到課桌上。

放學的山路要穿過整片竹林,小川把撿來的筍殼塞進書包。經過村口小賣部時,他看到了液晶電視播放的城市孩子參加智力競賽的畫面。他盯著那些穿著藍白校服的背影,直到老板娘叫道:“別擋著生意!”
父親在煤油燈下咳嗽,藥罐在灶臺上咕嘟作響。小川蹲在門檻用樹枝列算式,月光將瘦小的影子拉得老長。他回憶起去年塌方的礦井帶走了母親,也壓垮了這個家。
轉機出現在谷雨那天。支教老師王雪抱著紙箱走進教室,箱子里躺著二十本簇新的《奧數精講》。小川伸手又縮回,指甲縫里還留著挖野菜的黑泥。王老師直接把書放在他開裂的課桌上:“縣里要辦小學生數學競賽。”

接下來的日子,小川在幫父親曬草藥、編竹筐的間隙,用炭筆在廢報紙上解題。王老師每周騎兩小時自行車來輔導,車筐里總裝著食堂的肉包子——小川會小心地掰成三份,最大的那份留給咳嗽越來越厲害的父親。
秋末的小川在灶臺發現空了的藥罐。父親蜷縮在稻草鋪上,手里攥著皺巴巴的休學申請。那天他跑了十八里山路到鄉中學,用三種方法解開了貼在公告欄的數學謎題。校長盯著他腳上的磨破草鞋,撥通了縣教育局的電話。
競賽當天,小川穿著王老師買的運動鞋走進考場。當其他孩子還在草稿紙上演算時,他已經用自創的“數形結合法”解完所有題目。頒獎禮上,他捧著獎杯望向臺下,王老師淚光后的笑容,像極了母親生前別在他衣襟上的野山菊。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