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故事中的煩惱與智慧——給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課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2-12
書名:《陶淵明也煩惱—給家長的傳統文化啟蒙課》
作者:黃曉丹,古代文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用時:閱讀?天,用時?小時分鐘
#每天讀書一小時# NO.40
筆記:
感受: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十分焦慮,既想讓孩子多學習了解,又總是因為自己讀不懂不能幫助孩子而著急

作者挑選了一些自己認為很有學習意義和價值的古典文化的經典進行分析,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經典書目的書單,而且還就如何學習和閱讀這些經典書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角度新穎,語言幽默,讀起來也很有趣
我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第十四課 《隨園食單》:可以吃的古文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與吃有關的書籍和寫作者,可以說是書單中的書單,超級喜歡。作者說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汪曾祺和梁實秋的散文,我也特別喜歡看這兩位老師的文章
汪曾祺寫的都是民間常見的食材,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里則有很多在當時看起來很稀罕很貴氣的菜。作者還提到了古代文人寫作的菜譜,袁牧的《隨園食單》,李漁的《閑情偶寄》,張岱的《陶庵夢憶》,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紅樓夢》里也很多部分在寫美食
作者用很多筆墨介紹了袁牧的《隨園食單》,從這本書的作者到內容,從菜譜到里面的故事,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還附了一篇菜譜。可見作者愛極了這本書

作者在本課中提及的這幾本書我正好也有,這本書讀完了我趕快安排起來,滿足我一顆“吃貨”的心,雖然吃不到,先睹為快也是很好的!
摘抄:
詩詞歌賦是兒童成長的后花園。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地方,充滿生機和滋養的可能,它代表了我們成長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如果在在成長過程中有幸擁有一個這樣的后花園,既充滿豐富的資源,能夠涵養心靈,又能讓我們獲得安全感和私密感,我們會比較容易克服成長中的傷痛,活得生機勃勃
這句話讓我想起小時候閱讀《紅樓夢》,那時覺得它是很難理解的書,但現在看來,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小說,更是一個關于人性的深刻探究。通過這些經典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不是一個陳舊的概念,而是我們現代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精神財富。它給了我們無數的啟發和智慧,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