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季養生(春季養生小常識)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1-26
一年之際在于春,保健養生同樣遵循這個規律。
春天做好身體調養,接下來的季節就能減少不必要的病痛困擾。
那么,春季應該如何保養才能保持健康呢?
1. 春季戶外活動
隨著冬春交替,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自然界陽氣即將沖破地表,升騰至空中,人體內的元陽也開始從肝臟流向脾臟,蓄勢待發。
因此,在春季應關注肝臟保健。肝臟主管生長和舒暢,幫助元陽順利到達脾臟。因此,春季養生的核心是保護肝陽,促進脾胃功能。
傳統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春天應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釋放壓力,順應自然的生機勃發,同時多到戶外走動,欣賞春光美景,感受鳥語花香。這樣的活動能讓我們心境愉快,胸懷開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于肝陽的正常生發,讓身體更健康。這就是春季戶外活動的意義所在。
2. 春季情緒管理
肝臟在五行中屬木,如同樹木般具有生長和擴張的特性,在調節體內氣機上起著關鍵作用。
春天萬物繁茂,陽氣容易過度旺盛,可能導致人的情緒變得急躁易怒。憤怒會加劇肝火,而肝火又可能引發更多的煩躁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春季應適當控制個人情緒,多接觸積極的事物,避免過于暴躁,同時也要防止壓抑過甚,以免導致肝氣郁結。負面的情緒可能會阻礙肝臟的氣血暢通,引發疾病。
管理情緒并非易事,需要我們保持豁達的心態,并學會合適的心理調適技巧,比如轉移注意力、傾訴心聲、忘卻煩惱、憧憬未來等方法。
這里有個小竅門:當怒火中燒時,嘗試用《武林外傳》的經典臺詞提醒自己:“世界如此美麗,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然后進行深呼吸,雙手自上而下緩緩按壓,意念將怒氣向下導引平息,效果往往出乎意料。
春季養生的關鍵是讓肝陽自然生發且不過度。若春天未能充分激發,夏天可能因元氣不足而無法正常生長,可能導致心火過旺、失眠煩躁等不適,同時脾虛不運也可能導致消化問題。反之,如果夏季生長受阻,秋季收獲就會減少,身體的營養和陽氣儲備會降低,免疫力下降,可能出現乏力、呼吸困難、咳嗽等問題。到了冬季,缺乏足夠的正氣對抗寒冷,容易引發感冒、頭痛、手腳冰涼、關節疼痛等疾病。
可見,春季不注重保養,一年四季都會受到影響!
3. 經絡保健
人體內充滿了經絡,其實萬物之間都存在著類似的經絡網絡。那么,人體的經絡究竟是什么呢?
簡單來說,經絡就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它們負責全身氣血運行,連接臟腑與肢體,溝通內外上下,傳遞信息。如果想讓身體在春天順利生長,控制情緒,或其他方法無效時,還可以通過刺激特定的經絡穴位來實現預期效果。
春季經絡調養的目標是固表御寒,溫通經絡,助肝氣升發,強化脾胃功能。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