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一無所知?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2-12
劉基,字伯溫,出生于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因此人稱劉青田。他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身兼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多重身份,對于明朝的建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劉基為誠意伯,以表彰他的功績,故后人也稱他為劉誠意。到了正德九年(1514年),明武宗追贈他為太師,并賜予“文成”謚號,世稱劉文成、文成公。早在元至順年間,劉基就以進士身份步入仕途,顯示了他在經史學問上的深厚造詣,尤其在天文學和兵法方面,人們常將他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提并論。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聽說了劉基以及宋濂等人的才名,親自禮聘他們。劉基的到來為朱元璋提供了十八條關乎時局的重要策略,深受器重,并參與了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及北伐中原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的策劃。
明朝建立后,劉基建議制定軍事法規和肅清政治紀律,甚至曾反對將首都設于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為誠意伯,享受240石的年薪。歸鄉后的劉基選擇低調生活,飲酒弈棋,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然而,因與左丞相胡惟庸之間的矛盾,他的祿位一度被剝奪。后雖回京謝罪,但仍心有憂慮,病情加重,最終在洪武八年(1375年)逝世。

劉基的學問涵蓋了天文、兵法、數理等領域,尤其在文學方面成就顯著,詩文風格古樸雄放,不乏對社會現實和民間疾苦的關注。他的著作主要收錄于《誠意伯文集》中。

世人普遍認為劉基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曾多次被贊譽為“吾之子房”,其智慧與謀略堪比漢代的張良。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美譽,足見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