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汽車保養大全,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5|發布時間:2024-11-12
對于車輛維護,相信許多人都有基本的認識,而車輛維護的項目繁多,不同時期需要進行的保養也會有所差異。許多人對汽車維護并不精通,將車開至專業維修中心,通常都會照單全收。其實這里存在很多誤解你知道嗎?這些誤解不僅無法有效呵護你的愛車,甚至可能對車輛造成損害。
常規的車輛維護大致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它們與行駛里程或距離上次保養的時間關聯緊密。
1、常規性維護,一般在汽車行駛約5000公里(部分車型為7500公里)后進行。主要內容包括更換機油和機濾,檢查汽油濾清器(許多現代車輛已不再使用)、空氣濾清器等。如果這些部件過于臟污,也可一并更換。每次維護都要確保檢查剎車盤、剎車片是否需要更換,確認剎車液狀態以及輪胎狀況,這是確保行車安全的必要環節。
2、周期性維護,大約每3年或4萬公里后進行,除了常規維護項目外,還需清洗噴油嘴、節氣門和車輛進氣系統。此外,還需要換掉變速箱油、前后橋齒輪油,以及防凍液、剎車油等。同時,評估輪胎磨損情況,必要時更換。
3、大范圍維護。通常發生在車輛行駛超過10萬公里后,這時需要對汽車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零部件。這時候,特別要檢查電路、傳動系統等重要部分。
另外,關于汽車的保養內容,何時應進行哪些檢查或更換項目,在車輛的手冊中都會有詳細說明。遺憾的是,大多數車主并未閱讀這些手冊,甚至不看使用指南。而且,具體的維護項目與駕駛者的使用習慣息息相關。
此外,了解如何保養汽車的同時,也要避免過度維護。比如:
1、過于頻繁的打蠟
許多車主偏好經常為愛車上蠟,認為這樣能保護車漆并保持光澤。然而,頻繁打蠟可能會對車輛造成傷害。因為某些蠟可能含有堿性物質,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車身顏色變暗。
實際上,對于汽車打蠟,如果居住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地區,可適當增加頻率,以抵抗雨水中酸性物質的影響。而在北方,車輛無需過于頻繁地打蠟。至于打蠟次數,應根據車輛停放位置和環境來決定。選擇去污力適中、不含研磨劑成分的車蠟更為適宜。新車在購買后的前5個月內通常無需打蠟。
2、過量添加各種油液
有些車主認為,發動機艙內的各類液體越多越好,以免在長時間駕駛時出現短缺。因此,他們時常添加玻璃水、防凍液或機油等。
然而,并非所有東西都遵循“多多益善”的原則。在添加機油方面,應遵照保養手冊中的建議量。至于玻璃水、防凍液和制動液,只需根據儲液罐上的刻度線按需添加即可。
3、一次性更換三濾
當汽車怠速出現問題時,有些車主會立即前往專業維修中心更換三個過濾器(空氣濾清器、燃油濾清器和機油濾清器),認為這樣就能確保車輛正常運行。而維修人員為了增加工時費收入,通常樂于接受這樣的要求。
實際上,三濾并不需要同時更換。只需根據制造商建議的行駛里程或當地氣候條件來確定更換周期即可。如果車輛使用頻率較低,不必全部更換三濾,僅需更換機油和機油濾清器就足夠了。
4、未達首保期限提前保養
通常情況下,首次保養應在購車后的6個月或5000公里內進行(不同車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新手車主對車輛維護信息了解不足,有時會聽信維修中心的建議,在5000公里內進行了兩次保養,甚至更換了2次機油濾清器和1次汽油濾清器。兩次保養的間隔時間僅為3000公里(正常間隔里程為5000-7500公里)。
這種做法并不合理,雖然并無明顯壞處,但過于頻繁是不必要的,徒增額外開支。遵循制造商提供的保養手冊進行維護,才能確保汽車保持良好狀態,并節省一筆費用。
5、混合使用不同品牌的冷卻液
部分車主為了節省成本或方便,會從他人車輛上獲取冷卻液加到自己的車上。這看似便捷,實則大錯特錯。不同品牌冷卻液的化學性質可能差異顯著,使用的防腐劑也各不相同,混合使用可能導致汽車老化速度加快。
版權說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版權所有者持相關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