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必備滅火常識:基礎知識與策略解析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3|發布時間:2024-08-28
一、基本滅火知識
(一)冷卻法滅火
燃燒物質一旦達到燃點,便可能燃燒或持續燃燒。在一定條件下,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燃點以下,就能使燃燒停止。對于固體可燃物,需降至燃點以下;液體可燃物,則需降至閃點以下,這樣燃燒反應就有可能終止。利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火災,主要是通過冷卻作用來實現的。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和汽化熱,冷卻性能優異。在用水滅火過程中,水大量吸收熱量,迅速降低燃燒物質的溫度,使火焰熄滅、火勢受控、火災得以遏制。水噴霧滅火系統的水霧,由于水滴細小,比表面積大,與空氣接觸范圍廣,容易吸收熱氣流的熱量,能快速降低溫度,效果更為顯著。
(二)隔離法滅火
燃燒的三要素中,可燃物是關鍵因素之一。將可燃物與氧氣、火焰隔開,就能中止燃燒、撲滅火災。例如,自動噴水泡沫聯用系統在噴水的同時噴出泡沫,泡沫覆蓋于燃燒液體或固體的表面,既發揮冷卻作用,又隔離了可燃物與空氣,從而實現滅火。又如,在撲滅可燃液體或氣體火災時,迅速關閉輸送管道的閥門,切斷流向火區的燃料,同時打開通向安全區域的閥門,將受威脅的容器中的燃料轉移。
(三)窒息法滅火
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一定氧濃度以上進行。低于最低氧濃度,燃燒無法繼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于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在著火場所內,可以通過注入非助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蒸汽等,來降低空間的氧濃度,實現窒息滅火。此外,水噴霧滅火系統中的水霧能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域或稀釋空氣,使燃燒物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二、滅火的基本知識
以下內容涵蓋了關于滅火的一些基本常識,每個人都應掌握這些知識,以便在火災發生時有效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 冷卻法滅火
通過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體上,降低其溫度至燃點以下,使燃燒過程停止。常用的滅火劑包括水和二氧化碳,這些滅火劑在滅火時不參與燃燒反應,屬于物理滅火手段。
2. 隔離法滅火
目的是將正在燃燒的物質與周圍的可燃物質隔離開來,切斷燃料供應,使燃燒因缺乏燃料而熄滅。實施方法包括:移走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物品;關閉燃料管道閥門,減少燃料流入燃燒區域;攔截流散的易燃或可燃液體;拆除與火源相連的易燃建筑物,創造防火隔離區。
3. 窒息法滅火
通過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域或用不燃物質稀釋空氣,使燃燒物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實施方法包括:使用沙土、水泥、濕麻袋、濕或干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噴灑霧狀水、干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注入水蒸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到火災現場;封閉起火建筑、設備和孔洞;噴灑不燃氣體或不燃液體(如二氧化碳、氮氣、四氯化碳等)到燃燒區域或燃燒物上。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