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郁達夫:感受北方獨特的秋韻與哀愁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4-08-19
秋日的韻味,無論在哪里總是令人陶醉。然而,在郁達夫的眼中,北方的秋天尤為迷人,以其特有的明亮、寧靜和淡淡的哀愁深深吸引著他。他不遠千里從南方輾轉至北平,只為一嘗那獨特的秋意。
在江南,雖然也有秋天的影子,但樹葉的凋零緩慢,空氣濕潤,天空輕盈,雨多風少。這些元素讓人們感受到的只是微涼和色彩的變化,缺少了真正秋天的氣息。那種深沉、豐富的秋意,在蘇州、上海、杭州等地是難以覓得的。
北方的秋天,是那么的獨特且強烈。它以其高遠的藍天、清脆的鴿鳴、靜謐的槐樹葉,還有那漫天的秋蟬歌聲,構成了豐富而深刻的季節畫面。早晨走在街上,腳下是無聲無息的槐葉,陽光透過枝葉灑下,留下斑駁的影子,仿佛在訴說著秋天的故事。
北方的雨,更是別有一番韻味。陰沉的天空突然一陣涼風,接著便是細細的秋雨,短暫的洗禮后,天邊現出翠綠,陽光重新灑落大地。人們穿著厚實的衣物,在雨后的街頭漫步,那份淡淡的涼意,伴隨著悠長的問候,構成了北國秋天獨有的詩篇。
北方的果實也是秋天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那些在房角、墻頭、屋檐下的棗樹,它們承載著秋天的饋贈。初秋時分,綠中帶黃的棗子藏于葉間;待到秋末,葉子凋零,紅艷的棗子掛在枝頭,仿佛是大地的一抹暖色。正是這些果實,為北方的秋天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甜蜜的味道。
有人認為,中國文人特別是詩人常帶有頹廢的情感,因此贊美秋天的詩詞特別多。盡管郁達夫對外國詩文了解不多,但他相信在英、德、法等國的詩歌中也能找到與秋天相關的佳作。這反映了無論東西方,人們對于秋天的感覺都有著相似的共鳴:深沉、悠遠、莊重而又略帶凄涼。
然而,中國北方的秋韻尤為濃厚,那種深沉的味道似乎只有在那里才能體驗到。盡管江南也有如二十四橋明月、錢塘江秋潮等美景,但相比之下,它們缺少了那份濃烈和持久的魅力。就像米酒與黃酒、米飯與饅頭、鱸魚與螃蟹、黃狗與駱駝的對比,南北方的秋天各有特色,卻無法取代北國秋天的獨特韻味。
郁達夫甚至愿意以生命的三分之一換取更多的時間來留住這美妙的秋日,足見他對于北方秋天的熱愛。1934年的北平,他的這份感情凝結成了這篇深情的散文,讓讀者一同沉浸在這份秋意中。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