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華陰,麻食菜香飄萬里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8-01
華陰的麻食佳肴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駕駛摩托車前往洛南縣進行一次輕松的游覽。首先,我在渭河大壩上盡情馳騁,隨后激活導航系統指引方向。
騎行途中,我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似乎已經穿越了華陰市。仔細查看導航路線后,發現目的地是潼關,而從潼關前往洛南的路。于是,我立刻改變行駛方向,駛向華陰市,并在途中欣賞了西岳廟的壯麗景色。
確實,西岳廟被譽為“小故宮”,其建筑風格與北京故宮極為相似。尤其是今年春天,我曾游覽過北京的故宮,再次看到西岳廟時,不禁感嘆其一致的風格。紅墻琉璃瓦,大石條鋪地,布局對稱,氣象萬千。
參觀完西岳廟后,我準備品嘗我所鐘愛的十冶涼粉。在騎行的路上,我發現一家寫著“傳統麻食菜”的街頭小店,盡管只有一間門面,但已有五六個顧客在此就餐。心想味道一定不錯,于是我將摩托車停好,走進店內點了一碗麻食菜。
不久,一碗熱氣騰騰的麻食菜被端上桌來,上面鋪滿了長長的蔥絲、紅紅的辣椒油,還有少許生姜末兒,這些都符合我的口味。我另外點了一個燒餅,大快朵頤,感覺十分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華陰的麻食與渭南當地的麻食有所不同。我們渭南的麻食是面食,而華陰的是以菜為主,類似于燴菜,主要食材為粉條和油炸豆腐絲。
墻上還寫著關于華陰麻食菜的淵源,據說是明清時期,華陰和潼關的將士經常換防。在戰事緊張時,由于吃飯時間緊迫,他們就架起大鍋,熬一鍋帶調料的湯水,然后將燙好的粉條和炸好切絲的油豆腐準備好。如有士兵來就餐,只需將粉條和油炸豆腐絲放入鍋中燙熱,再撒些蔥姜蒜末兒,即可享用一道有菜有湯的美味佳肴,于是麻食菜應運而生。
每個地方的小吃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而陜西當地的美食很多與戰事有關。比如鍋盔,據說是秦時行軍打仗時,后勤供應不足,士兵們便自力更生,和好面后用頭盔作為模具烤制而成,從而成為我們陜西鍋盔的起源。
還有合陽縣的旋面,據說最早源于方便面的制作方法。古代士兵行軍打仗時,用餐困難,于是他們將面粉制成面條狀,加工熟后讓士兵攜帶。食用時只需在燙水中過一下,加熱,然后加入油鹽醬醋調味即可,美味可口。
一地一風俗,本質上都是對生活的熱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