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夫婦收留啞巴男子十余年 自創啞語溝通感人至深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4-07
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北下街的一家小吃店內發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從山東趕來的妹妹張禮娜終于與失散多年的哥哥張建理團聚了,兩人緊緊相擁,泣不成聲,這一別竟是近28年。
時間回溯到十幾年前的盛夏傍晚,在鄭州管城區北下街的一小區門口,丁伍德夫婦在此經營著他們的小吃攤。一天傍晚,他們注意到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年輕人站在攤位前,身上穿著不合時宜的長袖尼龍綢運動衫。這位年輕人似乎是聾啞人,只能用眼神和手勢與人交流。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丁伍德夫婦給的食物后便離開了。
如此反復一個星期后的一天,丁伍德發現這個小伙子再次來到小吃攤前,并且頭上多了一處新的傷痕。出于同情心,丁伍德決定跟隨這位年輕人,最終趕跑了那些欺負他的人。看到小伙子指著陰暗潮濕的門廊下自己的住處時,丁伍德毫不猶豫地將他帶回了自己的家。
自此以后,“啞巴”在鄭州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庭,再也不用擔心受到別人的欺凌。丁伍德夫婦為“啞巴”洗浴更衣、治療傷痕,并且視其如己出,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啞巴”的親弟弟偶爾還會吃醋,因為他哥哥似乎比自己還受寵愛。
為了更好地溝通,“啞巴”和丁伍德夫婦創造了一套獨特的手語系統。這套特殊的“家庭語言”讓他們的交流更加順暢自如,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情感紐帶。

隨著時光流逝,“啞巴”的體重從最初的不足百斤增加到了現在的兩百斤左右。他不再孤單,而是成為了丁伍德一家的一員。夫妻倆經常帶著“啞巴”全家出游,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瀑布風光。雖然實名制購票對他們來說是個難題,但丁伍德夫婦總是租車或者自駕帶他外出游玩。
由于語言障礙,“啞巴”起初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學會了使用手機來傳達情感。此外,他還喜歡玩電腦游戲,并曾自己制作了一張全家福照片,這表明他對這個新家庭的深厚感情和歸屬感。
多年來,丁伍德夫婦一直努力幫“啞巴”尋找失散已久的親人。然而,“啞巴”的溝通障礙使得這一過程充滿了挑戰。
去年下半年,在鄭州商城路分局治安一中隊民警李長安進行入戶走訪時,了解到丁伍德夫婦收留聾啞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他被他們的善行深深打動,并決定幫助尋找“啞巴”的家人。
經過多方打聽、查找線索和比對信息后,今年5月,民警終于通過當地媒體獲取了一條關鍵的尋親信息。經仔細核對,“張建理”這個名字逐漸浮出水面,而照片中的面孔也與失散多年的聾啞人非常相似。

隨后,李長安聯系了山東警方并確認此人正是他們要找的人——失蹤近28年的張建理。
5月23日,在北下街的老大小吃店里,妹妹張禮娜終于見到了她的哥哥。兩人緊緊相擁,喜極而泣。盡管已經過去多年,但親人之間的血濃于水使得他們一眼就認出了彼此。
二十多年前,九歲的妹妹在照顧哥哥時因一時疏忽導致了大哥的失蹤,這成了她心中永遠的痛。多年來,全家從未放棄尋找張建理,張貼尋人啟事、登報、上電視等各種方式都嘗試過。
如今,在河南鄭州,當看到親人安然無恙地出現在眼前時,這一切疑慮與擔憂都煙消云散了。
妹妹不停地向丁伍德夫婦鞠躬致謝,并緊緊握住民警李長安的手不愿松開,“你們是我們的恩人!”這溫馨的一幕感動了許多旁觀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