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宅溝之三花小絮~日常27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4-04
“上善若水”,我對水的感慨和敬畏之情,是從家門口那條小宅溝與兒時戲水的記憶中萌生的。這條宅溝中的水流始終保持著清澈的狀態。據長輩們講述,在宅溝的末端埋藏著一根粗大的毛竹管,這根毛竹管連接著明溝,里面常常藏有魚蝦和黃鱔。
每當夏日清晨來臨,我都會站在水橋上觀賞蜻蜓輕點水面,以及魚群穿梭而過的場景。小小的我蹲在水橋之上,手握一根小木棍,在水中隨意攪動,將藍天白云映照的景象打碎又復原,如此反復,樂此不疲。雖然自制釣鉤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將納鞋底的縫衣針放在油燈上加熱至通紅后彎成鉤狀即可,但我總是缺乏耐心去等待魚兒上鉤,常常是用木棍在水里使勁敲擊幾下便離去玩耍。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些生長于宅溝中的野生浜絲條。它們體型細長且不大,一般只有三四寸左右,喜歡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人們淘米洗菜的水橋附近。這里常常會有米?;虿四袈?,成為魚兒們的美食。平日里水質清澈,一旦有人靠近,魚兒們便會本能地避開。然而,在淘米時泛起的白色泡沫吸引了它們,使得這些原本警惕的魚兒放松了警覺,紛紛前來覓食,這時水體變得渾濁起來,小魚也難以被清晰辨認出來。

此時正是“渾水摸魚”的最佳時機:只需用空筲箕或“盆抄”在混水中奮力一撈,便能輕易捕獲到三五條小魚。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等到收獲足夠多的小魚后清洗干凈并瀝干水分,在油鍋中快速炸制一番,就連細細的魚骨和小刺也會變得酥脆可口?!坝驼ㄐ◆~”至今仍是令我回味無窮的一道美味佳肴。
偶爾在安靜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幅畫面:水橋上小小的自己正拿著一根竹竿不停地攪動著水面。時光荏苒,花開瀛洲,童年的回憶——秋英,如同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記錄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