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識別大 PK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3-25
隨著氣溫的下降,下班回家時你可能會發現周圍的食物香味似乎變得更加誘人。
這不是錯覺或食欲增加的表現。科學研究表明,在寒冷天氣中,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保持體溫,而高熱量食物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來源。此外,從進化角度來看,人類為了在食物稀缺的季節生存下來,會自然地增加脂肪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雖然現在有暖氣設備使我們免受極端低溫的影響,但深藏于基因中的本能還是會驅使人們尋求攝入更多高熱量的食物。
另外,在寒冷天氣里,食物與情緒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比如甜食等高熱量食品可以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有助于緩解壓力和提升心情。"晚來天欲雪"的夜晚,白居易在下班后也會渴望“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
隨著氣溫持續走低,人們面臨的選擇是:是否要在冬季增加體重(即貼膘),還是繼續堅持控制卡路里的攝入呢?
如果選擇后者,則需要掐著熱量吃飯。但是,沒幾天就會發現算熱量太繁瑣了。于是有人想到借助AI技術來簡化這一過程——通過拍照讓AI估算食物的熱量,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管理每日的能量攝入。
最近iPhone發布的新功能也發掘出了這個思路:即一鍵調用相機接入AI提問的功能,并由此誕生了一個名為躍問的應用程序,它針對iPhone16進行了優化設計而火出圈。
這不僅釋放了AI場景化控卡垂類用戶的信號,同時也考驗著 AI 的圖像分析能力。今天我們就來測試一下AI的食物熱量估算能力,推動圖像端側AI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此次參與測評的產品包括Kimi、豆包、秘塔AI和躍問。
Prompt為:"假設我中午把這些都吃完了,請問我一共攝入了多少卡路里?附件圖片如下。"
我們先粗略估算一下參考答案:

- 一份漏奶華,大約250g,總熱量約400kcal;
- 一份叉燒飯,叉燒約100g,青菜約40g,滑蛋約50g,米飯約180g,總熱量約600kcal;
- 一杯奶茶,大約250ml,總熱量約200kcal。
Kimi在食物識別和熱量估算方面表現較為出色,盡管有小錯誤,但總體上仍保持較高準確性。豆包對方位更敏感,但在食譜庫的豐富性上有待提升;秘塔AI則顯示出較強的多樣性識別能力,然而它未能詳細描述出每種食物的數量。
躍問在圖片識別邏輯方面可能與其他應用不同,其輸出結果中沒有體現食物尺寸、比例及數量等變量。此外,躍問的語言陳述也建議更加直接一些,減少不必要的主觀性表達。
不同的AI產品在圖像分析和食物熱量估算方面的表現各有千秋,這也顯示出它們在未來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潛力與需要改進的短板。為了讓這些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生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你有相關意見或建議,請隨時分享給我;若你喜歡本期內容,請別忘了點贊、評論和轉發,這也將成為我繼續創作的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