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齡的美食評判準則與巴黎的美好歲月回憶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3-25
A.J.李伯齡是一位美國記者,同時也是《紐約客》雜志的一名專欄作家。他于1926年至1927年間,在父親的支持下前往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進修課程,然而他對正規教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反而是漫步在巴黎街頭的時光令他終生難忘。
李伯齡在其著作《餐桌上的情懷:美好年代的美食與回憶》中追憶了那段美好的日子,同時也描繪了巴黎的美好歲月。書名提示著書中大部分內容圍繞法國飲食展開,并分享了他對這些菜肴的獨特見解。他的文字充滿幽默感,讓讀者會心一笑。他認為法國的烹飪藝術不僅限于食物本身,更是一種精致的藝術形式,常??梢栽谝恍┎黄鹧鄣男〔宛^中發現,而這些地方的價格可能并不便宜。當《米其林指南》成為評判餐廳質量的標準時,李伯齡認為這反映了商業對藝術的影響,讓他感到遺憾。此外,他還贊揚了魯特的著作《法國美食史》,因為魯特記錄了許多快餐店、咖啡館以及汽車餐館的歷史,在這些地方的記憶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除了飲食文化,書中還講述了巴黎的人文景觀和日常生活。李伯齡寫道:“我常獨自一人行走于城市之中,但很少感到孤獨?!边@句話激發了人們重新探索這座城市的愿望,了解究竟是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迷戀這座城市。盡管他意識到當時的巴黎正逐漸走向歷史的下坡路,但這并未減少他對這段時光的美好回憶。
《餐桌上的情懷》是一本充滿趣味性的書,它的作者被西方讀者譽為美食界的鑒賞家,一個身材豐滿、熱愛生活和法國文化的美國記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將父親寄給他的大學費用以及工作所得大量用于在餐廳消費。
李伯齡對美食的評價有著獨到的標準。盡管這本書主要記錄了他在巴黎及法國享受美食的經歷,但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卻是隱藏在其自傳性敘述背后的美食評判原則。
例如,他認為想要生動描繪美食的前提是擁有敏銳的味覺感官,沒有這樣的感知能力就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積累足夠的經驗來撰寫文章。每天只有兩次用餐機會,因此這些時間非常寶貴且不容浪費。進行美食探索的重要性就如同拳擊手不斷練習一樣重要。
同時,李伯齡還強調了金錢的作用:既不能太過富有也不能過于貧窮。太有錢的人往往只關注那些昂貴餐廳的菜肴而忽略了地方特色和小餐館的魅力;而經濟條件較差則根本無法品嘗到高質量的食物……最理想的狀態是有一點錢但又不至于太多,在這種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中,偶爾會有大筆收入可以用于餐飲消費。
李伯齡認為最出色的美食體驗往往出現在不起眼的小餐館里。這些地方可能沒有菜單,價格不固定,并且老板和服務員都非常熱情友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環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和統一化的餐廳。
此外,他還表達了對外省傳統菜肴的喜愛之情,但隨著汽車與公路的發展,這類特色菜系也漸漸被遺忘了。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這種情況更加明顯。例如,在臺灣,真正的美食不再是那些根據地方特有食材制作的鄉土料理,而是迷戀于從國外進口的正宗風味。
通過閱讀《餐桌上的情懷》,讀者不僅能欣賞到李伯齡精妙絕倫的文字風格,還能感受到他對食物的態度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書中提出的美食品評原則更是讓人受益匪淺,它不僅適用于法國美食,也適用于全球各地的食物鑒賞。
(《餐桌上的情懷:美好年代的美食與回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