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前山如詩畫:葉圣陶筆下的福州花園與煙臺山的歷史韻味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4-07-25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葉圣陶在《客語》中描述道:倉前山幾乎就像一座詩畫交融的花園。每條小徑、每一叢花木、每一座宅邸,甚至是每個駕車之人,都洋溢著詩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黃昏時分,教堂悠揚的鐘聲在翠綠的樹蔭間回蕩,幾位打著花傘的女子款款走過……
煙臺山曾被學者贊譽為“世界建筑藝術的瑰寶之地”。
宋代文豪陸游曾在此地駐足,并留下了《渡浮橋至南臺》的傳世佳作:“白發未除壯志在,坐吹橫笛坐榕陰。”冰心、傳奇影星胡蝶,以及知名散文家郁達夫等名人都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足跡。
其中一篇《福州生活見聞》,深入描繪了郁達夫在福州的生活體驗和感悟。
在郁達夫眼中,他觀察到福州人似乎對甜食情有獨鐘。餐館中烹制的菜肴猶如蜜餞般甘甜,幾乎不見鹽分,這也導致福州人的蛀牙問題尤為突出。
有一次,郁達夫觀賞閩劇表演,注意到臺上演員滿口金黃牙齒,而觀眾席上也有婦女佩戴全口金牙。他感慨道:“天地間一片金黃,讓我這個對金牙深感厭惡的人幾乎要痛哭失聲,以為福州人故意與我作對。”
福州的海鮮如長樂的海蚌,以及街頭巷尾的小吃如倉前的鴨面、南門兜的素食和牛肉館,鼓樓西的水餃鋪,還有倉前山的快樂林,以供應小盤西洋菜聞名。這些餐館里的特色美食無疑為福州餐飲增添了別樣風味。至于我住處附近的青年會食堂,環境整潔寬敞,中西菜肴均可品嘗,但不同于傳統的耶穌盛宴,那里不提供葡萄酒供客人暢飲,因此對于正式宴請來說,略顯不便。
福建的溫泉,如湯門外的百合泉、福龍泉和飛機場附近的樂天泉等,也是一大特色。
沈從文曾說,郁達夫是個讓人感到憐憫的人,也是大家的朋友,因為每個人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一點確實不虛。
當我閱讀這篇散文時,不禁想起了自己在長樂海邊撿貝殼的往事,福州人的確偏愛甜食,比如炒菜時常會加入糖分,就連西紅柿炒雞蛋也會加糖調味。
郁達夫在福州工作期間,得知魯迅逝世的消息后,他立即發電報慰問魯迅家人,并計劃次日啟程前往上海吊唁。面對自己的渺小,他在《懷念魯迅》中表達了對魯迅的深切思念,并希望通過文章鼓勵更多讀者去閱讀魯迅的作品。
在《花塢》一文中,郁達夫講述了“花塢”這個源自杭州的地名,以及在那里他遇到的一位蓄發修行的老尼師。老尼師煮茶款待他,離開時他留下了一元錢作為酬謝,但老尼師表示茶水是免費的。郁達夫將錢轉贈給馬夫,說是額外的小費。
在《還鄉》中,郁達夫描述了自己回家時如何把不多的錢藏在鞋底以防丟失,以及他對家鄉政治腐敗的反感。
這本《秋日故都》收錄了多篇散文和小說,深入閱讀會讓你發現一個充滿智慧、妙趣橫生且帶有些許幽默感的郁達夫形象。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