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家常版臭鱖魚,回味兒時的味道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2-19
黃山的臭鱖魚是一道讓人難以忘懷的地方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道菜的歷史、制作工藝以及品嘗心得。
臭鱖魚源于古徽州地區,也就是今天的黃山市一帶,在明清時期由徽商創造。他們將鱖魚用鹽腌制在木桶中保存,途中輕微發酵產生特殊氣味,意外造就了這道獨特美味的菜肴,現今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制作臭鱖魚的主要步驟包括選材、腌制和烹飪:
- 選用春季新安江流域出產的新鮮桃花鱖,肉質肥美,刺少味鮮;
- 腌制時,傳統方法是用鹽、花椒和姜片包裹鱖魚,在室溫下發酵5-7天,直到表面微紅;現代改良法則加入更多調料并采用低溫環境以保證安全;
- 烹飪步驟為先將魚煎至金黃色,再加入醬油、黃酒等配料燉煮收汁。
品嘗臭鱖魚時,你會發現它的味道從聞起來的“臭”到入口后的鮮美咸香轉變。肉質緊實彈牙,帶有淡淡的甜味和山野氣息,是絕佳的拌飯材料。
黃山本地推薦店有老街第一樓(屯溪老街)與披云山莊;在合肥可以嘗試同慶樓的老字號徽菜館,在北京則有楊記興臭鱖魚連鎖餐廳。
食用時需要注意:
- 對于嗅覺敏感的人士來說,建議從少量開始品嘗;
- 正宗的臭鱖魚口感緊實而不松散;
- 搭配黃山毛峰茶或冰鎮酸梅湯可以解膩提鮮。
徽州人常說:“魚不臭不吃”,臭鱖魚、毛豆腐和臭莧菜梗并稱為“徽州三臭”。古時候人們腌制臭鱖魚是為了防腐,而如今它則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以臭為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前往歙縣的徽州古城,在當地民宿學習制作過程。
食用時,請務必注意通風散味,否則衣服上可能會長時間殘留這種特殊的香氣。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