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困境到深圳尋出路:創業者的回歸與抉擇之路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2-16
深圳創業記二:由一窮二白到債務纏身(2)
第二章:何去從何來

2017年5月13日,我踏上了返回深圳的旅程。自2015年7月離別深圳至今,轉眼已近兩年時光,最終又回到了起點。
在這段將近兩年的光陰里,我足跡遍布多地,尋求一個既契合自己喜好又能發展的地方。先是我家鄉的湛江、茂名,隨后南寧,再后來直赴海口。在海口瓊山區,我找到了一位合作伙伴,起初兩個月經營狀況良好,月入兩三萬元,但最終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分道揚鑣。之后在海口龍華區停留了近半年卻毫無起色。2016年春節后,我又遠赴杭州、臺州,游歷了寧波、蘇州、上海、義烏等城市,最后在南昌駐足十個月。
我在南昌經營店鋪十個月并未盈利,回到深圳時,囊中僅剩一萬塊錢,這還是退租押金所得。我將這筆錢交給了妻子,是她當年用信用卡為我支付了南昌店的租金。
此時此刻的我,真的可以說是身無分文。妻子在工廠工作,孩子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就讀于私立學校,學費成為一大筆開支,還有房貸等負擔。
我面臨著重重的生存壓力!是去打工還是開店?開店的錢從何而來?畢竟這里是深圳,高昂的房屋租金是無數創業者邁不過去的第一個門檻,何況我現在一窮二白。
妻子建議我去找工作,去華強北尋找一份工作。以我的技術,在華強北找到一份工作并非難事。然而,我真的很不喜歡華強北那種工作環境,市場里喧囂的人群,農民房里的狹小工作室,到處彌漫著煙霧繚繞。而且住的地方離妻子的工廠(位于公明玉律村)宿舍較遠,每天通勤時間至少三四個小時。
打工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就像周某的經典話語所說,這也適用于我自身。
開店沒有資金,打工又不可能,那該怎么辦呢?人總得找一條出路。我有技術在手,怎么會找不到活路呢?我依然信心滿滿。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尋找合作伙伴。2015年離開深圳時,大部分的手機賣場或三大運營商的營業廳都沒有維修服務。這次回來發現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都是維修店。
我詢問了玉律附近的手機賣場,想合作的老板不少,但他們只想出租維修臺,一米多高的柜臺要五六千塊錢。天哪!五六千塊錢,我能租下一個15、20平米的店鋪嗎?他們的理由是:我的店鋪規模大,有穩定的客戶,客流量高,配件等全歸我。
我詢問了好幾家店,出租柜臺都是五六千塊錢,這已經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圍。而且這個地方的人氣很高,我觀察了很多天,晚上的夜宵檔非常火爆。圳美村的對面是同富裕工業區,工廠密集,人口眾多。當我準備簽訂合同時,服裝店老板告訴我,房東要收兩萬元的“喝茶費”。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喝茶費”,也不懂這是什么意思,還是房東收取的,而且是一年一收!因為合同期限只有一年。
后來我才明白什么是“喝茶費”,就是簽訂合同時房東要求支付的一筆錢,這筆錢不會體現在合同中,即使中途退出或轉讓也不會退還。簡單來說,“喝茶費”就是給房東的好處費,用來“討好”“孝敬”房東的。等到租期滿后,又要重新收取“喝茶費”,金額只會越來越高。在核心商業地段,一個鋪位的“喝茶費”動輒十幾二十萬是很常見的,甚至有幾十萬、上百萬。

對于“喝茶費”的產生,我也不太清楚,應該是深圳的一種特產,珠三角其他城市沒有這種說法。商場超市開店時,所謂的“進場費”與之類似。

這個“喝茶費”讓我陷入尷尬。鋪位是臨時搭建的,當時的深圳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始清理違建了,我有些猶豫。后來證明我是對的,從2018年開始,所有的街道社區都在整頓升級形象,所有的違建都被毫不留情地拆除。
唯一一個我能接受的鋪位因為“喝茶費”而受阻,我下一步該何去何從?請關注我,下回更加精彩。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