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奉賢莊行老街:古韻江南,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同行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2-16
探尋奉賢莊行老街: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的完美融合
踏著清晨的陽光,我與好友相約在古華公園北門口,開始了我們的騎行之旅。此行的目的地是莊行老街的冷江雨巷,一睹這座歷史名鎮的獨特風采。

奉賢莊行,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不禁為之贊嘆。這里不僅流傳著“火燒紅蓮寺”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膾炙人口的傳說,還擁有多項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莊行土布染織技藝”、“羊肉燒酒時俗”和“青團制作技藝”。此外,刻紙、農民詩歌、漢光瓷等鄉土藝術也極具地方特色。江南名剎紅蓮寺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現存遺跡仍保留在莊行潘墊村,而著名的“火燒紅蓮寺”傳奇則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莊行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搖籃,名作《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作者宋懋澄就誕生于此地。《奉賢縣志》中曾記載:“按今世布之佳者,首推松江。而松江之布,尤首推奉賢之莊行”。
雖然我生于斯長于斯,但對莊行老街的了解卻甚少。這次騎行之旅讓我得以近距離感受古鎮的魅力。小橋流水、燈火闌珊,這里的夜景無疑是打卡的好去處。離開老街后,我們沿著新街往北騎行,來到了蘆莊路上橫跨浦南運河的橋梁上。
站在橋上,夏夜的微風拂面,看著深水靜流,讓人感受到無比的放松。四周是農田與莊稼,吹來的風里都夾雜著泥土的味道。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辛棄疾筆下那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所描繪的美景: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