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閣醬菜——源于宋代的皇家御用美食,傳承千年的保定味道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fā)布時間:2025-02-15
河北美食的代表——保定風味:大慈恩寺醬菜
大慈恩寺以其“市閣摩天”的壯麗景象成為了保定的標志性景觀,因此流傳著“未至大慈恩,怎算到保定”的說法。自古以來,大慈恩寺就是佛教的圣地,如今更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款源自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的大慈恩寺醬菜,在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時,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愛,并被指定為皇家御用美食。
大慈恩寺醬菜堅持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工藝,對材料的選取和加工都極其講究。其獨特之處在于甜而不膩、咸香適口、鮮嫩爽脆且滿載醬香。營養(yǎng)豐富且種類繁多,如大慈恩寺醬包瓜、大慈恩寺八寶醬菜、醬黃瓜、醬子蘿、醬地露、五香疙瘩頭以及花生仁等超過30個品種。它們的形狀各異,有條狀、絲狀、丁狀、角狀、塊狀和片狀,色澤多為醬黃色或金黃。
在原料的選擇上,大慈恩寺醬菜始終堅持選用最優(yōu)質(zhì)的材料,不惜成本。例如采購的小紅蘿卜,不僅論個計價,而且必須保持其新鮮脆嫩;韭菜花則要求只有鮮嫩的花瓣,不能帶有種子或花蕾,價格往往比普通韭菜花高出一倍。這樣的原料制作出的產(chǎn)品,口感醇厚且無渣滓。為了保證醬菜的口味純正,銷售環(huán)節(jié)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醬菜需儲藏于醬缸中,售賣時現(xiàn)取現(xiàn)賣,從醬缸到消費者手中,過程迅速完成。
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大慈恩寺醬菜既保留了北方風味的傳統(tǒng)精髓,又逐漸融入了南方醬菜的特色,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生產(chǎn)工藝。始終如一地保持著甜咸適中、鮮嫩爽脆、醬香濃郁的老味道,深受人們的喜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