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名廚烹肉燕的誘人魅力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1-23
福州的傳統小吃——肉燕
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屬于閩菜系-福州菜。肉燕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由一位告老還鄉的御史大人家的廚師發明。因形如飛燕而得名,后與鴨蛋共煮,寓意“太平”,故有“太平燕”之說。在福州,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等場合,肉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制作工藝是肉燕的獨特之處。肉燕皮是用豬后腿瘦肉和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紙,其色似玉。肉餡則由鮮魚肉、豬腿肉剁為肉泥,加入蝦干、荸薺等調料拌勻而成。包制肉燕時,將肉餡包裹在燕皮中,捏緊邊緣,形成獨特的形狀。
肉燕的口感和外觀是其特殊之處。肉燕口感軟嫩,韌而有勁,既有葷素風味,又鮮美適口。肉燕皮經過精細復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每斤約有120~130張,每張如豆腐塊大小。肉燕的包法獨特,形似金元寶或長春花形,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肉燕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福州文化的體現。在福州,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等場合,肉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肉燕作為饋贈佳品,深受福州人包括海外鄉親的喜愛。在福州,肉燕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體現。“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的說法體現了肉燕在福州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肉燕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福州地區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責任編輯:佚名)